基督的众召会 (The Assemblies of Christ)


(A)       引言

按圣经记载, 主耶稣基督只在两个不同场合使用“召会”(教会)一词(首次在 太16:18, 第二次在 太18:17). 祂第二次使用的场合与首次使用的场合是截然不同的. 在 太16:18 (即首次提及“召会”的经节), 所指的召会包括所有在现今时代(召会时代)的整体信徒; 他们领受了神所启示关乎基督永生神的儿子, 并(因着信靠祂而)被祂带入永恒福气和安稳的地位, 因祂就是召会唯一的根基(林前3:11). (编译者注: 太16:18指“宇宙性”或“普世性”的召会; 而太18:17则指“地方性的召会”)

 

 

(B)       地方性的召会

当我们读到 太18:17时, 所论及的召会是一个被公认的群体, 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指他们是处于某时间、某地方的群体, 编译者按). 人可以去到召会前, 向召会说话(“就告诉教会”, 太18:17), 而这召会可以针对地方上的需要而作出一致的决定(“若是不听教会”, 太18:17). 无论我们是否把这章的第19节当作全面或部分的插句(parenthetic, 即作为附带说明性质的插入语), 第20节显然是为了联于第18节, 给第18节所说在这召会群体中执行纪律并获天上认可方面立下根基. 换言之, 第20节描述那在第17节中被称为“召会”的群体的聚会样式(pattern, 模式), 那是一个奉主耶稣基督之名聚集的群体(原意为“聚集归入主的名”, 编译者按).[1]

 

名字指向某一者, 正如神在祂话语中的启示所指明的(诗138:2).[2] 主说召会这一群体要聚集归入一名, 而非如 太13:2或 可6:30一般地聚集在祂身旁. 这点说明他们要运用信心, 信靠神的启示, 因主升天后, 信徒将不能用肉眼见到主了. 祂应许在这样的聚会中与信徒同在, 显然是指祂灵性方面的同在, 而非肉身方面的同在.

 

我们因此明白, 马太福音第18章也如第16章, 两处有关召会的教导都是预期性的(anticipative, 指将来才发生的事, 因主说这些话的时候, 召会还未出现, 编译者按). 它指向将来的日子, 那时, 基督作为祂子民的中心, 不再以肉体形式出现在地上, 而是身体不在地上, 只在灵性上与归入祂名的子民同在, 来到他们中间. 无论他们在何处聚会, 或无论有多少这样的聚会, 祂都在他们中间. 我们可比较大使命中所说的话: “我就常与你们同在, 直到世界的末了”(或作: 时代的结束, 太28:20).

 

尽管 徒2:47没有提及“召会”一词, 但这同一个群体从 徒5:11过后就被称为“召会”, 它也是新约圣经中首次被称为“召会”的群体. 五旬节不仅是“召会  —  基督的身体”(指“宇宙性”或“普世性”的召会; 弗1:22-23; 参阅 林前12:13; 徒11:15)的生日, 它也是第一个地方性召会的生日, 是地方召会为升天之主作见证的开始, 直到祂再来的日子.

 

 

(C)       属神的样式

既然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宗教团体(指在基督教世界的各种教派团体, 编译者按), 每一个都按各自独特的组织聚会, 导致混淆杂乱, 并在神眼中混合成现今基督教世界(Christendom)的“宗教巴比伦”, 所以在聚会方面, 基督徒需要更仔细地查考神所给予我们的第一个聚会的属神样式(divine pattern, 模式), 不单只是用热切渴望的眼光来视察, 更是为要完全地遵循属神的聚会样式, 以确保神所设立的样式被忠实地遵守. 对于今日神的子民, 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 让我们注意主在 太18:20对召会的描述, 主的话可直译为: “因为无论在哪里, 有两三个人被聚集归入我的名, 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for where [there] are two or three gathered together unto [or into] My name, there am I in the midst of them”).[3]

 

(C.1)    召会的地点 (The Place)

第一点值得我们留意的是“在哪里”(where). 它表明地点或地方(PLACE). 在这段经文中, 这字有“无论何处”(wherever)的意思, 因为主的应许在任何地方都同样有效. 这样的情况使到主同在(主在祂子民中间)的地点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这意味着神管理方式的极大改变, 因为在旧约时代, 神的家(圣殿)是在一个特定的地方, 也只有在那个地方, 神在祂子民中间居住. 神拣选那个地方, 在那里立祂的名, 并禁止祂的百姓承认别的地方(申12).[4]

 

无论如何, 到了现今时代(召会时代), 神的家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群人(来3:6),[5] 不再是物质的建筑物, 而是属灵的建筑物(林前3:9; 彼前2:5). 保罗在 提前3:15写道: “…神的家… 这家就是永生神的召会.”  林前16:19和其他经文也表明, “召会”与信徒聚集的地方(指“家”或“地点”)是有分别的.[6] 在新约圣经中, 召会往往是一个群体(一群人), 但现今人常把“召会”一词用作一个宗教礼拜的建筑物. 为了正确表达这词在希腊原文 ekklêsia 的原义, 我们比较喜欢使用另一个字“assembly” (召会, 即“蒙召出来的群体或会众”), 而非“church”(这字在英文词典里可指“教会”或“教堂”). 英文assembly (召会)一词清楚表明所指的是聚集的一群人, 而非他们聚集的地点. 召会可能聚集在一间私人住家(罗16:23), 一间学校, 一间谷仓或大房, 在哪里都无所谓.

 

在新约里, 已没有所谓神圣的基督徒建筑物, 不像旧约有“圣殿”一般. 主的同在也不局限于耶路撒冷, 纵然它曾是旧约时代蒙神拣选的圣城. 当福音向四处传开时, 安提阿、特庇、以弗所、腓立比、哥林多、罗马, 以及任何在地上的城市, 就在那些地方, 主的子民奉祂名聚集之处, 主就在他们中间, 喜悦与他们同在, 也因此使到每一个有祂同在的召会成为祂的圣所(林前3:16,17).

 

(C.2)    召会的人 (The Persons)

我们需要注意的第二点是 太18:20所谓的“有两三个人”(two or three), 这里所强调的是人(PERSONS). 太18:20的上下文清楚表明召会是由超过两三人所组成, 但此处意味着“最少的复数”(minimal plurality). 主所要强调的是, 在祂与召会同在方面, 召会这群体的人数不再是紧要的因素, 最要紧的是他们聚集的性质(意即他们是否“奉主名聚会”, 这点将在下文加以解释, 编译者按).

 

(C.3)    召会的地位 (The Position)

我们要思考的第三点是 太18:20的动词“被聚集”(“are … gathered together). 它表明这群体的地位(POSITION). 在希腊文法上, 这动词是“完成时态-分词语气-被动语态”(perfect participle in passive voice), 其意义是“被聚集”(having been gathered together), 并具有完成时态(perfect tense)的特殊意义, 即持久性的效果(abiding result). 因此, 我们可以将之译为“被聚集并保持这样的地位或状况”. 可悲的是, 一个以合乎圣经样式来开始的召会, 有可能偏离它起初所持守的属神地位, 以致落到遭主谴责的后果(启2:5; 3:16).

 

很多人评述这动词的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之意义, 特别指出它需要外在的动力或媒介(agency), 即被某一者聚集. 当我们思考圣经中这同样动词在被动语态的经文时, 虽说它有时只意味着被聚集的状况, 不管有无外在的动力, 但在 太18:20中, 我们有很好的理由按照其字面意义来解释, 因为组成这群体的是“神的召会”, 意即“神所呼召出来的群体”(a called-out company of God), 意味着召会是被神呼召出来, 也是为着神而被呼召出来的一群. 召会是神所形成的, 所以召会是神的产业. 形成这样的群体需要神的运作, 而神所使用的工具就是神的道. 一群基督徒决定以正确的样式来聚会并非难事, 但要成为奉主耶稣基督之名聚集的“神的召会”, 这样的感动必须来自神; 神必须成为此事的根源, 以祂的道来成就此事. 我们可从 赛56:6-8和 诗43:3-4找到此事的美丽实例.[7]

 

(C.4)    召会的实践 (The Practice)

第四点是动词“are”(“是”的现在式复数词), 它表明聚集的“实践”(PRACTICE). 另一个与此有关、常被辩论的问题是: “被聚集”(having been gathered)是否指召会的构成(constitution of the assembly), 或只是指召会被聚集在某个特殊场合而言. 换言之, 地方召会被聚集归入主的名(奉主名聚会)是指那召会的成立, 抑或只是指召会信徒如此聚会的时刻?

 

我们相信圣经支持上述两方面. 这相同的词字也出现在 徒11:26(也在“被动语态”), 我们读到保罗和巴拿巴“足有一年的工夫和召会一同聚集”(were gathered together with [or in] the church). 这肯定不是指长达12个月的聚会! 他们认同于安提阿的召会(在召会的交通里), 所以他们住在安提阿的那段时期, 就被认为是“与召会一同聚集”.

 

上述这点极其重要. 信徒进入地方召会的交通里(fellowship)是一种真诚委身, 包含被带入一个明确地位, 绝非随便不定(casual)或短暂瞬变的(transient). 我们读到保罗“到了耶路撒冷, 想与门徒结交”(徒9:26). “结交”(KJV: join)一词原意为“黏结”(glue, 希腊原文: kollaô {G:2853}). 由于环境的逼迫和压力, 他被逼提早离开耶路撒冷, 但他在那里时, 他“和门徒出入来往”(徒9:28). 交通的结合是全面的, 影响生活中的每一部分. 我是属神召会的一分子, 无论是在星期日与神子民一同聚集时, 或是在星期一上班工作时, 我都同样是属神召会的一分子. 被聚集归入主的名(奉主名聚会)是一种持久性的地位, 藉着与神的召会有交通, 我被带入这种持久性的地位.

 

“聚集归入主的名”(奉主名聚会)含有另一方面的意义. 在 林前11:18, 我们读到“你们聚会的时候”(原文直译为“你们在召会里一同聚集的时候”; when ye come together in [the] church). 这里是指召会以“召会”(被呼召出来的一群, 编译者按)的身份聚集, 是指召会的聚会而言. 徒20:7的“被聚集”(having been gathered; KJV: came together)[8]所指的是一个特定的聚会(即擘饼聚会); 林前5:4也是如此(指的是所谓的“管教聚会”, 编译者按).[9] 林前14:34说“妇女在会中(原文: 在召会中)要闭口不言”, 此节的禁令只用于在召会的聚会中(而非生活中所有的场合).

 

总括而言, 论到 太18:20在英文的“are gathered”(被聚集)一语, 虽说笔者不想过于武断, 但一个很可能的情况是: 太18:20的“gathered”(聚集)是指召会的地位(assembly position)而言, 而“are”(是)则表明在实践上, 一群人按照那地位而在某个特定场合中被聚集在一起.

 

(C.5)    召会的样式 (The Pattern)

第五点是“归入我的名”(《和合本》: 奉我的名; 英文: unto [or into] My name ). 英文圣经《英王钦定本》译作“in” (意谓: 在主名里), 但希腊原文是 eis {G:1519}(unto, 意谓: 归入主的名), 而非 en {G:1722}(in). 希腊文 eis 的涵义是进入、归入、为了(unto, into, for). “归入我的名”(unto My name)指明召会的样式(模式, PATTERN). 这一短语非常重要, 但基于篇幅有限, 我们将它留到下一章才详细解释.

 

(C.6)    基督的同在 (The Presence)

第六点是“我在他们中间”(I in the midst), 强调主的同在(PRESENCE). 这里描述终极的福气、蒙福的总合(sum total). 主的同在是所有需求的答案, 以及所有好处的保证. 即使在 马太福音18章的可悲光景(太18:15-20论到弟兄之间的磨擦或冲突, 编译者按), 主的同在本身就是一种福气, 帮助召会有效地处理那入侵召会的罪的问题. 所执行的纪律管教不仅是召会内部的行政问题, 它实际上更是天上的公正实施于地上, 且是奉那位内住于祂子民中间的主之尊名如此行.

 

(C.7)    基督的应许 (The Promise)

第七点是“应许”(PROMISE),“那里就有我”(there am I). 有些主的子民不按圣经样式, 只按自己的意思聚会, 而具有主权之恩的主(意即主有绝对的权柄按己意施恩), 可能仍然眷顾他们, 把主的同在和福气赐给他们, 但这乃是所谓“无契约保证的怜悯”(uncovenanted mercy). 只有那些全面遵照祂的条件之群体, 可以倚赖祂的同在, 能期望和相信祂的同在, 并按祂的应许来要求祂同在的福气. 这样的群体不只是在名义上“奉主名聚会”, 而是在实质上如此行.

 

 

(D)       结语

在总结时, 太19:20的“那里”(there)和“他们”(them)这两个字可指召会的地点(PLACE)和人(PERSONS). 聚会的地点和人数都不是紧要的; 不管地点何等卑劣, 不管人数何其稀少, 只要遵照主的条件(即“被聚集归入主的名”), 就必享有主同在的应许. 这时, 聚集的地点(“那里”)成为圣地, 聚会的人(“他们”)成为最蒙优惠、最有特权之人啊![10]

 

 

***************************************

附录(1):   希腊文 en 和 eis 的不同意义

 

太18:20的“奉我的名聚会”原文直译为“被聚集归入我的名”. 在这方面, 有两个介词(前置词, preposition)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即英文字“in” (希腊文: en {G:1722})和“unto” (希腊文: eis {G:1519}). 这两个希腊字的意思不同, 但英文圣经《钦定本》(AV)和《修订本》(RV)[11]没有明显区别它们, 所以我们参照达秘(J. N. Darby)和杨氏(R. Young)的圣经译本(参 JND和YLT),[12] 以及纽贝里(T. Newberry)的注解.[13] 纽贝里写道: “值得留意的是, 太18:20不是‘在耶稣的名里’(in [希腊文: en ] the Name of Jesus)而是‘归入耶稣的名’(unto [希腊文: eis ] the Name of Jesus), 意味着聚会的目的和对象.” [摘自纽贝里所著的《耶稣在中间》(Jesus in the Midst)一书]

 

现代学者尝试否认这点, 他们说希腊字 eis 的意思往往就是 en . 果真如此吗? 关于这点, 我们在此引述一位现代学者的话: “当eis en 与‘名’(name, 希腊文: onoma {G:3686})一词共用时, 两者就有分别(即eis onoma en onoma 是有分别的, 译者按)[14] (参 F. F. Bruce, The Book and the Parchments, 第65页). 因此, “归入我的名”(unto my name, 希腊文: eis to emon onoma )是正确的译法, 纽贝里的解释不像一些人所谓的“过时看法”. 按逻辑常理, 当我们看到神采用两个不同的字时, 它们就该有不同的意思.

 

我们的论点不仅有学者支持, 这两个字在圣经的用法(usage)也证实这点. 归入主(或归入主名)的用法, 出现在我们之前说过的三方面: (1) 过去的时代之预表性意义; (2) 现今的时代; (3)将来永世的时代. 在过去的预表性方面, 诗50:5说: “招聚我的圣民到我这里来.”[15] 在现今时代, 太18:20说: “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原文直译: 有两三个人被聚集归入我的名)”;[16] 其他经文有: 太28:19: “奉父子圣灵的名, 给他们施洗”(原文直译: 给他们施洗归入父、子、圣灵的名);[17] 林前1:13: “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原文直译: 你们是受洗归入保罗的名吗?)”;[18] 徒19:5: “就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原文直译: 受洗归入主耶稣的名);[19] 帖后2:1: “… 我们到他那里聚集”(原文直译: 我们聚集归于他)”.[20] 这些经文让我们清楚看到, eis 不单表明权柄(authority), 更是强调关联(association). 最后, 在将来永世的时代, 创49:10说: “万民都必归顺(原文直译: 万民都必归于祂).”[21]

 

思考这些经文使我们确定一事: 一个教派(sect)或一个制度(system), 或任何不包含所有信徒的联会(affiliation), 都是无法宣称“归向祂”(unto Him, 因它们归向某制度或联会), 只有那些在新约下倚靠基督的牺牲, 不属任何名称或特定教义的信徒, 方可如此宣称.

 

 

***************************************

附录(2):   奉主名聚会的持续性(Continuation)

 

一些人告诉我们, 太18:20只属实用性(functional, 只实用于某种情况), 而非持久性的(permanence). 换句话说, 召会只有当所有信徒聚在一起时, 才是召会. 这看法破坏了地方召会, 而确有一些圣经教师有此意图. 你是否留意到, 按 徒8:3的教导, 召会是持续存在的, 纵然当中的信徒分别住在不同的家中.[22] (换言之, 即使部分信徒没有聚在一起, 这召会仍继续存在, 译者按)

 

太18:20说: “若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原文直译: 若有两三个人被聚集归入我的名). 《纽贝里圣经助读本》以符号解释词字的文法. 按此圣经助读本, 太18:20的“被聚集”(are gathered)在文法上是“现在时态”(present tense)联合“现在完成时态”(perfect tense),[23] 正确的英译文是: “where there are two or three having been gathered”. 诚然, 正如《纽贝里圣经助读本》的符号所表明的, 这句话要表达的全面意思是: 若有两三个人已经被聚集继续被聚集… (where there are two or three having been and being gathered) [摘自 A. J. Holiday所著的《众圣徒的众召会》(Churches of the Saints) ]. 这是我们今日极其需要的真理.

 

每当遇到彼此冲突的看法, 最好是诉求其他独立的见证, 以找出答案. 因此, 我们写给慕迪学院(Moody Institute)的希腊文学者威斯特教授(Prof. Kenneth S. Wuest). 他这样回答: “关于 太18:20, 所采用的是“纡回陈述式的现在完成时态”(periphrastic perfect), 强调一个已经完成的行动, 以及所完成的效果持续至今. 威斯特和纽贝里两者所言岂非不谋而合吗? 两者都强调“过去完成和现在持续”(past completed and present continuous).

 

此外, 著名的希腊原文释经书《解经家的希腊文新约》(Expositor’s Greek Testament)解释道: “奉我(主)的名以信徒身分聚集. 这是新群体(new society, 指召会)的同义词(synonym).” 这独立的见证表明“聚集归入”(gathering unto)即是召会(assembly)的同义词(换言之, 若某处有一些信徒只几次聚集, 而非持续性的聚集,[24] 这还不足以成为召会, 译者按). 简之, 虽然这不该成为我们的徽章或标记(badge), 但我们肯定, 只有那些符合 太18:20 的条件之人, 才可被称为被聚集者(the gathered ones). 诚如主所说: “不同我收聚的, 就是分散的”(路11:23). 亲爱的读者, 你是被聚集者, 或是被分散者.[25]

 

[1]               “奉我的名聚会”在希腊原文直译为“聚集归入我的名”. 这一短语在希腊文是: sunêgmenoi (gathered together) eis (unto) to (the) emou (my) onoma (name).

[2]             诗138:2: “我要向你的圣殿下拜, 为你的慈爱和诚实称赞你的名; 因你使你的话显为大, 过于你所应许的(或作: 超乎你的名声).”

[3]               《和合本》在 太18:20译作: “因为无论在那里, 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 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

[4]               申12:13-14:  “你要谨慎, 不可在你所看中的各处献燔祭. 惟独耶和华从你那一支派中所选择的地方, 你就要在那里献燔祭, 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

[5]               来3:6: “但基督为儿子, 治理神的家; 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 便是他的家了.”

[6]               林前16:19: “亚西亚的众召会问你们安. 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里的召会, 因主多多的问你们安.” “家里的召会”表明召会不是聚集的“家”或“地点”, 而是一群人(基督徒).

[7]               赛56:6-8: “还有那些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 要事奉祂, 要爱耶和华的名, 要作祂的仆人…. 我必领他们到我的圣山, 使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 … 因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 主耶和华, 就是招聚以色列被赶散的, 说: 在这被招聚的人以外, 我还要招聚别人归并他们.” 诗43:3-4: “求你发出你的亮光和真实(或译“真理”, KJV: truth, 可指“神的道”, 约17:17), 好引导我, 带我到你的圣山, 到你的居所! 我就走到神的祭坛, 到我最喜乐的神那里…”

[8]               徒20:7: “七日的第一日, 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 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 就与他们讲论, 直讲到半夜.”

[9]               林前5:4: “就是你们聚会的时候, 我的心也同在. 奉我们主耶稣的名, 并用我们主耶稣的权能.”

[10]             上文编译自 “The Assemblies of Christ” (Chapter 8), in Church Truths (by J. G. Toll, 2001), 第37-41页. 此书由托尔(J. G. Toll)出版, 苏格兰格拉斯哥(Glasgow)的Gospel Tract Publications印刷.

[11]             《修订本》(The Revised Version)是由54位英国学者, 于1881至1885年所出版的英文圣经.

[12]             “JND”是指达秘(John N. Darby)所著的英文圣经译本; “YLT”则是杨氏(Robert Young)的英文圣经直译本(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

[13]         对于懂得英文又想进一步了解圣经原文的读者, 《纽贝里圣经助读本》(The Newberry Reference Bible)或俗称《英国人圣经》(The Englishman’s Bible)是一本极有帮助的助读本. 此圣经共有三种版本: 大型版本(Library or bold Type), “手提式”或中型版本(Portable or middle size), 以及“袖珍型”或小型版本(Pocket size). 有意购买者, 可向以下基督徒书局订购: Gospel Book Room (香港九龙; 参 E-mail: gbryun@netvigator.com ); Kregel Publications (美国; 参 E-mail: www.kregel.com ).

[14]             其分别是: 前者意即“归入某名”, 强调与这名的联合(association), 后者则指“在某名里”, 强调奉靠这名的权柄(authority).

[15]             KJV: “Gather my saints together UNTO me; those that have made a covenant with me by sacrifice.”

[16]             KJV: “For where two or three are gathered together in [正确是UNTO ; 希腊文: eis ] my name …”

[17]             KJV: “… baptizing them in [正确是UNTO ; 希腊文: eis ] the name …”

[18]             KJV: “… or were ye baptized in [正确是UNTO ; 希腊文: eis ] the name of Paul?”

[19]             KJV: “… they were baptized in [正确是UNTO ; 希腊文: eis ] the name of the Lord Jesus.”

[20]             KJV: “… by our gathering together UNTO him.”

[21]             KJV: “… UNTO him shall the gathering of the people be.”

[22]             徒8:3: “扫罗却残害教会(召会), 进各人的家, 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23]             根据《纽贝里圣经助读本》, “are gathered” (被聚集)一词中的“are”是“现在时态”(present tense, or continuous in the present, 强调正在进行的延续性动作), 而“gathered”是“分词式现在完成时态”(participle perfect, or the result: “having done and doing”, 强调已经完成的动作, 其效果延续至今).

[24]             例如某处举办营会或读经大会, 参加的众信徒聚在一起数日(甚至数星期), 但这不是一个地方召会(虽说这些信徒可能来自不同的奉主名聚会), 因为信徒们在营会完后就分散了, 没有在那里“持续性的聚集”.

[25]             以上两篇附录皆译自  J. C. Russell, Unto the Name (Glasgow: Gospel Tract Publications).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