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道会的创办人 — 宣信 (Albert B. Simpson)
(A) 属灵恩赐集一身
宣道会的创办人宣信(Albert Benjamin Simpson)是神在19世纪所重用的仆人之一. 宣道书局的《圣经报》主笔人王峙曾经为宣信的著作《上面来的能力》写序言. 在序言里, 王峙如此介绍宣信: “宣信博士是不用我来介绍的, 他是解经家、作家、编辑、诗人、教师、牧师、传福音者、宣道士、组织家、领袖… 从来未见过有这么多的属灵恩赐, 集中于一人身上, 像宣信一样.”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神如何透过宣信, 彰显了他的恩典和能力.
(B) 敬虔家庭中成长
1774年, 宣信的家族从苏格兰迁居到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Prince Edward Island). 宣信的父亲雅各(James Simpson)于19岁悔改信主后, 就喜爱阅读圣经, 热心事奉主. 他于1837年娶了珍妮特(或译“珍妮”, Janet Clark), 并在1843年12月15日, 生了第4个儿子宣信. 宣信一生下来, 他母亲就恳切祷告, 把他奉献给神, 至于将来宣信是作牧养工作或宣道事工, 她交由神来规定. 他母亲没把此事告诉宣信, 恐怕影响他个人的决定而不能行在神的旨意中. 然而, 这样的奉献和祷告, 已蒙神的悦纳和赐福. 宣信的母亲珍妮特有作诗的天赋, 经常为孩子诵读英国古典诗集, 这深刻影响宣信, 造就了他日后作诗的才华.
宣信的父亲雅各是长老会(Presbyterian Church)的长老, 他坚信那些从苏格兰长老会秉承下来的信条, 并严守那些非常严谨的清教徒(Puritans)规条. 每逢主日, 他们一家人就挤入马车里, 急急地赶往9英里远的教堂作礼拜. 有时主日遇有特别事情, 赶不及到教堂, 一家人便聚集在客厅里, 连续几小时读圣经, 或读一些属灵书籍, 包括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 1615-1691)[1]的《圣徒安息》(Saint’s Rest).
宣信的父亲严守主日, 主日余下的时间, 要一家人沉思默想. 有个主日, 下午天气晴朗, 宣信冒险溜出屋外, 被父亲看见, 认为他正享受不敬虔的自由. 他父亲认为主日不适合打孩子, 就在星期一早上, 把宣信鞭打了一顿. 后来, 宣信的哥哥霍华德(Howard Simpson)把宣信拉到一旁, 传授宣信逃避鞭打的经验. 其中秘诀是, 将要被鞭打的那一天, 比父亲早一点起床, 点上蜡烛, 念那大本的圣经, 大声祈祷, 表示有忧伤痛悔之心. 宣信日后就以这种不虔的假悔改, 来敷衍父亲, 来逃避鞭打. 可是, 这样严格的家庭信仰教育, 使他在潜移默化中, 存积了信仰的意识, 纵然他当时并不认识神. 过后宣信蒙了圣灵的光照, 得了新生命, 一切在潜意识的圣经知识, 都借着新生命, 转化成宝贵的真理.[2]
(C) 蒙恩得救的经历
在宣信14岁那年, 他经过一段日子的考虑, 决定攻读神学. 影响他作出这决定的, 是他阅读了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另译“玻里尼西亚群岛”, Polynesia)一位宣道士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的传记, 书中叙述他殉道的经历. 宣信过后向他父亲提出要自费读神学, 不会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 他只要父母为他祝福. 父亲听后深受感动, 简单和激动地向宣信说: “我的儿子, 愿神赐福予你!”
有一天, 宣信和他的同学到河边. 不会游水的宣信跟同学一下水就沉没了. 宣信不断在水中挣扎, 刹那间, 永世的光景恍惚展现在他眼前. 幸好, 他及时被人救上来, 放在岸边, 不久便苏醒过来. 这个几乎被水淹死的惊险经历, 令他仿佛经历临终的一刻, 将之唤醒去关注灵魂死后归宿的问题.
宣信15岁时, 被父母送到离家9英里远的中学就读. 换言之, 不管天气如何, 宣信每天都要来回走18英里路, 这对孱弱体格的宣信来说是十分吃力的. 有一次, 宣信徒步回家时竟然迷了路. 他不小心跌了一跤, 突然, 他意识到自己被绊倒在一排印度教的坟墓间! 他被吓得毛骨悚然, 精神大受刺激, 等到他父亲在森林里找到他时, 他已痴痴呆呆, 失去常态.
遇溺、迷途, 一连串的精神打击, 加上沉重的功课, 使宣信不胜负荷. 结果在1858年, 他15岁那年, 他的精神崩溃, 健康每况愈下. 医生警告他一年内不能再看书, 因他的神经系统已受到挫伤, 并有生命之虞. 他经常有一种对死亡的恐惧, 他为着死亡的随时临到而恐惧不安. 一天, 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 他已经支持不住, 甚至对主耶稣也失去信心. 他请求父亲到他床边为他代祷. 在他父亲恳切祈求之后, 神确是听了这位心灵破碎的父亲的祷告, 使宣信的健康逐渐康复.
可是, 宣信还未得救, 救恩还未临到他身上, 直到1858年. 那年年底, 宣信在一个书房里找到一本书, 是17世纪苏格兰一位清教徒沃尔特·马歇尔(Walter Marshall)于1692年所著的《救恩的福音奥秘》(Gospel Mystery of Salvation). 书中的一段话开启了宣信的心窍, 使他进入永生的门:
“你所能做的第一件美事, 就是相信主耶稣基督. 除非你相信主耶稣, 你所有的作为、祷告、眼泪, 以及一切的立志, 都要归于徒然. 相信主耶稣, 就是相信他照自己的话, 此时此地, 已经接受你, 已经拯救你, 因为主耶稣曾说: ‘凡到我这里来的, 我必不丢弃他.’ 你相信主耶稣时, 就有永生了, 你就得赦免、得称义了, 并且得着新心, 有圣灵住在你的心中了.”
宣信深受感动, 立即跪下祷告, 并相信主耶稣已听了他的祷告, 并拯救了他. 得救的把握立刻从神那里临到他的心, 尤如扫罗(保罗)在大马色路上受到主的光照而得救一般.[3]
(D) 献身的庄严誓约
当他康复后不久, 他获得中学文凭, 并在16岁那年, 在一间只有40多人的公立学校教书. 他把薪水积下来作入大学的费用, 并抽空读大学入学考试的书本. 他虽然才得救几个月, 心中充满享乐. 他觉得许多圣经的话语仿佛是对他个人说的. 赛54:9-10给他带来新的亮光: “… 我也照样起誓, 不再向你发怒, 也不斥责你. 大山可以挪开, 小山可以迁移, 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 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 这是怜恤你的耶和华说的.”
宣信也在这段期间读了杜德里奇(Philip Doddridge)著作的《魂里宗教意识的兴起和进展》(The Rise and Progress of Religion in the Soul). 读完这本书, 宣信深受感动, 决意向神立下誓约. 1861年1月19日是宣信毕生难忘的日子, 因在这一日, 年仅17岁的宣信整天禁食祷告, 并写了一份900多字的《庄严誓约》, 部分内容如下:
“哦, 你这永在全能的神, 宇宙万有的主宰, 你创造了世界和我, 你是无所不在的. 鉴察人心的主, 此时此刻你的眼目注视着我, 并知悉我的心怀意念. 如今我知道我没有属世的动机来到你面前.但是,我的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我并不信任我的心;但是主你知道,我有心一生永远奉献给你.我原是一个罪魁,在你面前如同畜类,唯独靠着主耶稣为中保.我如今来到你宝座面前,立下这个誓约.
“诸天哪, 我在主面前和我良心面前, 在此庄严见证: 我相信主耶稣, 为我的救主、先知、祭司、君王, 神已使他成为我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如今我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你; 主啊, 求你为着你自己的荣耀, 收留我、使用我. 主啊, 当我受到试探引诱时, 求你记念我. 拯救人类的大元帅啊, 求你使我刚强. 我倚靠你这位爱我的救主, 使我得胜有余. 求你用圣灵加倍地充满我, 并赐我天上一切属灵的福气, 使我全然成圣, 合乎主用. 我乃是基督的精兵, 我愿跟随羔羊而行. 愿主保守我, 忠心至死, 直到主再来.
“主啊, 无论我处于任何环境, 若是合乎你的旨意, 求你使我也不贫穷, 也不富足. 愿你赐我日用的饮食, 惟恐我在满足时不承认你, 说: 耶和华是谁? 又惟恐我贫穷而去偷窃, 以致羞辱亵渎我神的名. 求主全能的圣灵终身保守我, 奉主的名, 立此永远的誓约, 阿们.”
《庄严誓约》让我们看见, 在宣信软弱的躯壳内, 藏着一股钢铁般的意志力. 在他心灵深处, 早就存着一个高尚的生命目标 — 为主而活. 这个生命目标成为推动宣信一生事奉神的动力!
不久, 宣信顺利通过长老会教务评议会(Presbytery)的评审和考核, 进入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诺克斯学院(Knox College)[4]修读神学课程. 可是在大学期间, 他在灵性上有一段长期间走下坡, 他失去了起初的虔诚和属灵的甘美. 他事后承认, 一直等到他蒙召出来事奉了10年, 属灵情况才完全恢复过来. 他的信仰生活大都是尽本分和尽责任而已, 却少有喜乐, 与主也少有密切的交通.[5] 1863年9月1日, 他重申1861年1月19日立下的《庄严誓约》, 把自己重新奉献给神.[6]
(E) 牧会和宣道事工
1865年4月, 宣信由诺克斯学院毕业. 当年, 年仅22岁的宣信已被诺克斯长老会(Knox Presbyterian Church)邀请, 出任这间加拿大第二大长老会教堂的牧师. 此堂的长老会在他牧养下, 会众由297人增至646人, 他也至少引领750人归主. 1873年12月4日, 他接受美国肯塔基州(Kentucky)路易维尔(Louisville)的柴丝纳街长老会(Chestnut Street Church)的邀请, 离开加拿大前往美国继续牧养教会.
柴丝纳街长老会在宣信的教牧下有所成长. 宣信很重视传扬福音的事工. 几个月后, 已有175人加入教会, 宣信接着在每主日晚上租下可容纳2千人的公共图书馆礼堂(Public Library Hall)来传福音. 每主日晚的聚会都坐满人, 多人受感蒙恩得救. 单是1877年冬天, 就有1千多人归向基督.
在这段日子, 宣信遇到一次灵性上的大危机, 神光照他, 他才彻底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何等的荒凉枯萎, 他忽略了传福音给贫穷人. 经过一整夜的反思痛悔, 他决意把贵族化的柴丝纳街长老会向普罗大众打开, 把这教会变成路易维尔城传福音的中心. 1878年4月18日, 宣信在一次来到主面前, 重申他与1861年1月19日向神立下的《庄严誓约》. 这是宣信第三次向神坚定自己的《庄严誓约》, 再次无保留地把自己完全奉献给神.
神较后也把向中国人宣道的负担放在宣信的心中. 1879年1月1日可说是宣信一生中最大转机的纪念日. 在这一天, 他领受圣灵的感动和圣经的印证, 指示他要关怀异邦人的灵魂, 要他为正在沉沦中的异教徒劳苦, 付出代价, 这把他引向普世宣道的道路. 由于柴丝纳街长老会不是可以展开普世宣道的地点, 所以宣信于1879年11月离开, 接受纽约市第十三街长老会(Thirteenth Street Presbyterian Church)的聘请, 出任那里的牧师.
1880年2月, 宣信主编的月刊《福音传遍各地》(The Gospel in All Lands)面世, 其中看到宣信普世宣道的心志. 由于过度操劳, 宣信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和气喘病, 更严重的是他的精神非常脆弱, 以致他童年的忧抑症再度发作. 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一位纽约的名医甚至认为宣信剩下的年日已可数算. 但就在1881年8月左右, 他在古果园中跪下, 恳切向神祷告, 并得着神奇妙的医治.[7] 此后, 他也进一步地顺服他在圣经中所看见的另一亮光 — 受浸的真理. 他虽在只用“滴礼”受洗的长老会牧会, 却到纽约浸信会的教堂受浸.
不久, 宣信发现纽约市第十三街长老会的长老们对传福音的工作没有负担, 也不愿接纳他在意大利贫民区街头布道时所赢得的100名新决志者. 宣信决定辞去纽约市第十三街长老会的牧师职任, 放弃每年5千美元的收入. 1881年 11月6日, 他用路4:18作他辞别的讲章: “主的灵在我身上, 因为他用膏膏我, 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 他讲到他很关心纽约市区那些被传统教会忽略的人, 他亦表示本身反对长老会一贯推行的婴孩洗礼, 并说出他最近顺服圣经的真理, 已经受了浸. 辞职后, 宣信的生活困难, 他失去了每年5千美元的高薪, 可是他相信“耶和华以勒” — 耶和华必预备(创22:14). 他深信只要他所做的合乎主的旨意, 主必供应他一切的需用.[8]
(F) 宣道事工普世化
1881年11月23日, 宣信在第八街的苏格兰人俱乐部礼堂(Caledonian Club Hall)开始聚会, 当日只有7人参加. 宣信指出纽约市的属灵需要, 然后他要大家打开圣经, 一起读亚4:6,10: “万军之耶和华说: 不是倚靠势力, 不是倚靠才能, 乃是倚靠我的灵, 方能成事. … 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 然后他们跪下祷告, 说: “我们是几个软弱、贫穷的平常人, 我们唯有专一倚靠圣灵的能力. 主啊, 我们赞美你, 因你从未误事, 你常常垂听我们的祷告. 直到如今, 你一直都帮助了我们.”
靠着圣灵的能力, 我们看见奇妙的事发生了. 他们聚会了一段日子, 有许多慕道者前来谈道, 也有许多未信者归向了主耶稣基督. 不久, 人数日增, 场地不够使用. 1882年1月, 他们迁往音乐学院的礼堂(Academy Music Hall). 由于会众再度增加, 他们被逼数次搬迁, 直到1884年4月, 才搬入新装修好的第二十三街会幕(Twenty-third Street Tabernacle).
在同一年, 宣信开始在纽约筹办“纽约宣道训练学院”(New York Missionary Training College), 为要栽培和训练信徒, 前往普世的宣道禾场. 1883年3月, 宣信对海外宣道的事工进一步具体化, 创立了所谓的“普世宣道联会”(Missionary Un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此联会的主要目标, 是把福音传遍全世界. 宣信深信神的话: “这天国的福音, 要传遍天下, 对万民作见证, 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 宣信相信“福音传遍天下”是基督再来的必要条件.
1883年10月1日, 宣信创办的宣道训练学院(Missionary Training College)正式成立, 以培训宣道士, 然后将他们送往世界各地宣道. 1887年, 宣信号召所有基督徒积极参与传福音的事工, 并成立了基督徒联会(Christian Alliance). 在这之后, 宣信又发起成立“福音宣道联会”(Evangelical Missionary Alliance), 此宣道联会过后改名为“国际宣道联会”(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Alliance).
上文论到宣信较早时曾有向中国宣道的负担. 1892年初, 宣信远渡大洋, 抵达中国的广州, 然后深入广西视察. 他细心视察, 了解传福音给中国人的实际需要. 宣信到了华南之后, 发现宣道士首先要解决的, 是学习当地的方言, 以便能直接向当地人传福音. 回到美国后, 宣信开始差派宣道士前往中国. 他常在宣道士被差派前, 再三叮咛, 要他们到中国后努力学习华人语文. 宣道会与另一在中国的宣道组织 — 戴德生所创办的“内地会”(中国最大的宣道组织) — 皆有一共同点, 即都是超宗派和超地域的, 并且都着重在乡村布道, 愿意深入穷乡僻壤, 作开荒的工作.
1897年4月, 宣信把美国国内的和国际的两个福音机构合并为一, 即把“基督徒联会”(Christian Alliance)和“国际宣道联会”(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Alliance)合并, 正式命名为“宣道会”(The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 宣信被选为宣道会的会长兼总监. 他说道: “这次合并正式代表宣道运动的精神. 我们是一群合而为一的基督徒, 为着向全世界宣道而作出努力.”
宣信也非常关怀巴勒斯坦的福音工作, 差派宣道士到那里, 向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传福音. 1893年, 宣信亲临耶路撒冷视察, 回国后便加速宣道会在巴勒斯坦的各项事工. 首先在耶路撒冷成立一间男孩学校. 1899年, 又把宣道会设在雅法(Jaffa, 以色列港市)的女校, 搬迁到耶路撒冷. 此外又在希伯仑(Hebron)、别是巴(Beersheba)等地成立宣道会的布道站.[9]
(G) 虽死了仍旧说话
1918年, 宣信心脏病复发, 只好放弃宣道会主席(会长)的职任, 让贤给副手刘易斯(Ulysses Lewis). 1919年10月28日, 宣信与一些来自牙买加(Jamaica)的弟兄们谈话后, 就为这些宣道士祷告. 宣信一生最重大的使命, 就是宣道事工. 他祷告完后就失去知觉, 10月29日, 他歇下地上的劳苦, 安息在主的怀中.
希伯来书的作者论到信心的伟人亚伯时, 写道: “他虽然死了, 却因这信仍旧说话”(来11:4). 我们也可说, 宣信虽已离世多年, 但他所留下的著作和诗歌, 仍旧替他为主说话. 除了1880年他所创办的月刊《福音传遍各地》(The Gospel in All Lands)、1882年创办的《话语·事工·世界》(The Word, The Work and The World)和1902年创办的《永活的真理》(Living Truth)之外, 他也著作了许多帮助基督徒灵命成长的属灵书籍, 其中有《圣经中的基督》(Christ in the Bible)、《祈祷的生命》(The Life of Prayer)、《安静的能力》(The Power of Stillness)、《向基督学习》(In the School of Christ)等等.
此外, 宣信一生中共作了181首诗歌. 美国圣经学者兼属灵作家陶恕(Aiden Wilson Tozer)认为, 宣信的诗歌激励了许多人, 使他们燃起了宣道士献身精神的热诚, 而陶恕表示他本人几乎每天都要跪下来吟唱宣信的圣诗. 陈福中在《宣信小传》一书中正确指出, 宣信的诗歌“有一特点, 即是以基督为中心, 说到基督是一切.”[10] 以下这首名为“前我要得福祉”的诗歌便是最好例子. 诚愿我们都效法宣信的榜样, 活出这首诗歌的字义.[11]
“前我要得福祉”[12]
1. 前我要得福祉, 今惟要得主;
前我要得恩赐, 今要施恩主;
前我但凭观感, 今靠主圣言;
前我求主医治, 今有主已足.
副歌:
我之所有惟主, 赞美主不歇!
一切在主基督里, 主是我一切.
2. 前要一半救恩, 今要全得救;
前我努力攀持, 今有主携手;
前凭己力苦试, 今惟主是靠;
前我漂浮无定, 今为锚抛牢.
3. 前我忙于筹算, 今专心求主;
前我苦思焦虑, 今知主看顾;
前我随己所欲, 今听主命令;
前我不住索讨, 今称颂不停.
4. 前靠己力作工, 今凭主工作;
前我妄想用主, 今让主用我;
前我但求能力, 今求全能者;
前我自己劳碌, 今为主而活.
5. 前我灯将熄灭, 今却放光辉;
前我惟待死亡, 今乐等主回;
前惟盼望属主, 今知主属我;
凡我一切美望, 幔中系稳妥.
***************************************
附录: 宣信对神医和灵恩运动的看法
无可否认, 宣信是神在19世纪所兴起和重用的一位主仆. 他对宣道事工的热心和献身精神, 实在值得我们群起效仿, 神也透过他的事工赐福许多人. 然而, 每一事工必须放在神话语的亮光下, 才能知道它是否合乎主旨, 蒙主悦纳. 宣信在福音事工上过于强调神在肉身上的医治, 其实是不必要和危险的做法.
自1881年8月, 宣信在缅因州(Maine)的古果园(Old Orchard)参加聚会得到神的医治后, 他视神的医治为基督福音的一部分. 他于1883年成立了“信心及治疗之家”(Home for Faith and Physical Healing). 说到这间疗养院, 宣信表示: “所有的病人, 凡愿意运用信心实行靠主治疗的人, 都可收留在此疗养院住一个短时间, 来接受主的话语, 等候神祝福他们的身体和灵魂.” 1885年6月, 宣信前往伦敦参加一个追求圣洁和信心医病的国际性聚会 — 伯善大会(Bethshan Conference), 并见证和强调神的医治大能. 宣信也在1889年4月的《基督徒宣道周刊》中传扬所谓的“四重福音” — 高举主的救恩、主的圣洁、主的医治和主的再来.
笔者深信, 神的医治大能从无减退! 神过去、现今、直到永远都是大能的医治者. 问题不在于神能不能医治, 而在于神愿不愿意医治. 圣经告诉我们, 神的旨意肯定要万人得救, 却不是要每一个信主之人的身体病痛都得医治; 例如提摩太的胃不好, 保罗并没说要恳切祷告求神医治, 而是用点酒(提前5:23). 此外, 很多神忠心的主仆纵然恳切祷告多年, 身上的病痛临死时仍未治好, 《荒漠甘泉》作者的丈夫便是例证之一. 因此, 视神的医治为“基督福音的一部分”, 实是危险的看法. 它让人容易误会, 以为信徒靠信心和祷告, 身体上的一切病痛必得医治. 圣经和历史清楚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医不医是神的主权, 我们可求, 但神从未应许一定赐给我们. 我们必须顺服主的主权.
务须注意的是, 宣信虽强调神医, 但他并不是灵恩派, 也没有讲方言. 自从1906年, 洛杉矶(Los Angeles)亚苏撒街布道所(Azusa Street Mission)的西摩(William J. Seymour)兴起了方言运动之后, 许多在亚苏撒街的聚会经历了他们所谓的“圣灵的洗”的信徒, 就四处作见证, 到各地鼓吹方言运动. 这使到各地的宣道会出现有关方言问题的争论. 一部分的宣道会成员成了灵恩派, 相信说方言是圣灵浇灌和圣灵充满的表征和证明. 加上宣道会的甘贝姐妹(Miss Ivey Campbell)四处大力的鼓吹, 越来越多宣道会成员投入灵恩运动的热潮.
宣信起初的立场是: 一方面要追求圣灵充满的人打开他们的心灵, 让圣灵工作; 另一方面, 宣信又警戒圣徒要注意撒但是说谎者, 善于模仿神, 善于假扮一些属灵的表彰. 宣信强调虽然不是要我们怀疑神的作为, 可是我们一定要辨别诸灵. 让我们听一听陈福中在《宣信小传》一书中如何描述宣信的情况:
“宣信本人没有说方言的经历, 也就没有办法将自己未曾经历过的道理拿出来讲给别人听. 对宣信来说, 这是一项新的属灵挑战. 他在追求圣洁、神的医治、受浸的问题上, 一直态度认真, 彻底地顺服神的亮光和话语. 1907年8月, 宣信到古果园去, 苦苦哀求神, 让神的灵充满他, 赐他说方言的恩赐. 宣信感觉到属灵的同在, 有时心里火热, 有时享受圣灵的安宁和喜乐, 唯独没有得着说方言的恩赐… 他的结论是: 说方言确是圣灵充满的一个明证, 说方言确是圣灵的恩赐. 不过, 宣信强调… 说方言不是圣灵充满的唯一证明, 也不是必须有的证明. 一切恩赐归根结底就是要荣耀神.”[13]
由此可见, 宣信拒绝承认说方言是圣灵浇灌的唯一证明和根据. 结果, 宣信和灵恩派分道扬镳, 导致很多宣道会的牧师和同工, 为了追随灵恩运动而脱离了宣道会, 转而加入神召会(Assemblies of God); 例如单是在俄亥俄州(Ohio), 就有25位宣道士脱离了宣道会, 使这1914年在美国阿肯色州(Arkansas)成立的神召会迅速增长, 成为美国最大的灵恩派教会. 简而言之, 虽然宣信提倡“四重福音”, 其中一样就是强调神的医治(如上文所说, 这是危险的做法, 笔者按), 可是我们不该把他视为灵恩派的信徒, 因为他自己至终没讲方言, 也与灵恩派划清界线.[14]
[1] 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 1615-1691)是英国清教徒牧师, 王政复辟时力促当局对脱离国教(圣公会)的温和派实行宽大, 但为此遭受迫害及监禁.
[2] 陈福中编译, 《宣信小传》(香港九龙: 基督徒出版社, 1998年), 第9-13页.
[3] 同上引, 第13-17页.
[4] 诺克斯学院据说是当时美洲最好的神学院.
[5] 有者强调进神学院修读神学, 灵命一定成长, 但宣信的经历告诉我们, 事实并非一定如此. 事实上, 许多神所重用的仆人(如司布真), 并没进神学院深造.
[6] 陈福中编译, 《宣信小传》, 第17-20, 22-23页.
[7] 这促使他过后在福音事工上提倡“四重福音”, 包括高举神的医治. 有关此事, 请参本文附录.
[8] 陈福中编译, 《宣信小传》, 第25-30, 35-51页.
[9] 同上引, 第51-65, 87-91页.
[10] 同上引, 第67-73, 97-99页.
[11] 上文主要参考陈福中编译, 《宣信小传》(香港九龙: 基督徒出版社, 1998年)(参脚注中的页数).
[12] 请参圣诗集《万民颂扬》第367首.
[13] 陈福中编译, 《宣信小传》, 第80-81页.
[14] 此附录主要参考上引书, 第41, 53, 77-84页.
Related
作者: 瓦器
刊登于2009年1&3月份第80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