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大道的隐没与生命之道的显现
电视政论片《河殇》撰稿人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候选人, 现为美国神州传播公司总编导的远志明在其著作《神州忏悔录》中指出: “以道观之, 中国历史有四个阶段: 敬虔时代, 智慧时代, 人本时代, 归回时代.” 让我们思考前两个时代的“道”,[1] 即敬虔时代“道的通行”和智慧时代“道的隐没”.
(A) 敬虔时代 — “道的通行”
敬虔时代乃指“传说时代至周朝时代”(主前/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770年). 远志明表示: “西周以先, 中华民族有一个敬虔道统,[2] 孔子称为‘大道之行’. 那时‘人神不杂’(人是人, 神是神), 人将神当作神来敬畏, 深知自己为有罪有限的人, 不失(对神方面)恭谨谦卑. 这一道统的源头, 广见于上古时代的传说. 这些传说虽几经后人编篡, 人神关系的密契风貌依然栩栩如生. 奇妙在于, 这些传说与圣经创世记1至11章人类初期共同史的记载, 条缕相连, 交相辉映.”[3]
在那个时代, 中国人的先祖们深知天上有位创造万物, 包括人类的真神. 这位宇宙的造化主、独一的真神, 古人以“天、上帝、神、道”等称之,[4] 正如远志明指出: “神州(中国)[5]先祖知道: 起初寂啊寥啊, 混朦未明, 是上帝, 即道, 创造了天地和人类.”[6] 中国最古老的文献《诗经》和《书经》也记载: 中国人来自上帝.[7] 是上帝生养了黄帝、夏禹、商契、周公等中国人的先祖. “凡人皆天之子”,[8] “天生蒸民, 有物有则”[9] 万物是上帝赐予人的, 法则是上帝立给人的.
那个时代的人, 从黄帝到周公, 凡敬虔的先王, 都不敢将中国视为己有, 只自视为上帝的管家, 服侍上帝, 掌管万民; 诚如《诗经》所言: “使命自天而降, 降在文王身上; 公义荡荡上帝, 天下万民之主.” 《论语》也说道: “伟大啊, 尧这个君王, 独尊上天为大; 巍峨啊, 舜和禹, 掌管天下而不视为己有.”[10] 《诗经》也说道: “至高至大的上帝, 赫然临视天下; 先王不敢不遵从上天所赐的安息, 不敢不遵守上帝的命令, 更永远不敢不悸惧上天的威严.”[11] 由此可见, 有许多中国人的先祖们因认识这位“道”而产生敬畏, 不敢冒然行事, 纵然手握君权也感念神恩, 竭力造福天下百姓.
(B) 智慧时代 — “道的隐没”
智慧时代乃指“春秋战国时代至秦朝时代”(主前/公元前770年至221年). 远志明继续表示: “传说禹的儿子 ¾ 启 ¾ 继承帝位之后, 曾三次乘龙上天, 盗取天帝九歌, 在千仞峰巅为自己演奏. 这是从‘人神不杂’到‘人神同位’ ¾ ‘你们便如神’(创3:5)的恶兆. 据《史记》载, 到周幽王时, 龙涎怪胎 ¾ 褒姒[12]‘一笑倾国’,[13] 从此天下大乱, 血泪春秋. 大道既隐, 智慧便取代了敬畏, 功利取代了公义, 德失了道, 亦成为一霸天下, 一统江山的工具. 诸子百家纷纷解说并试图挽救这个突如其来的分崩离析, 可(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 中国人自相残杀了五百多年, 才由秦始皇重新统一 ¾ 不过再也不是统一于神州敬虔道统, 而是统一于残酷的人治 ¾ 专制.”[14]
敬虔时代, “人神不杂”, 人以神为神, 以人为人. 有罪和有限的人无法成为圣洁和无限的神. 可是到了夏朝, 传说中靠龙升天的启帝(禹的儿子)开始了“人龙联合”, 暗示人要升天盗取神荣. 加上周朝的幽王与龙涎怪胎的皇后褒姒结合下, 导致西周灭国, 结束了“敬虔时代”, 开始了“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末年, 大约在主前/公元前600年左右,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所谓的“圣贤”, 例如老子和孔子, 创立了道家和儒家. 此后两千多年间, 中国文化就以它们为思想中心, 为骄傲国宝. 虽然老子、孔子和墨子等的时代是人所谓的“智慧时代”, 远志明却在《老子 vs. 圣经》一书指出: “然而, 事实令人难堪. 不是别人, 正是孔子、老子和墨子告诉我们, 那(指春秋时代)是一个中华道统大失落的可悲年代, 他们无力挽回、痛心疾首、遗恨终生, 而儒术不过是万般无奈, 退而求次的代替品而已!” [15]
某次, 孔子参加年末的祭神仪式后, 登高远望, 不禁感慨万千, 对弟子说: “大道通行的时代我没赶上, 可是古书里有记载. 大道通行时, 天下公而无私, 贤能的人主政, 人们信实和睦…. 如今大道隐没了, 天下化为家私, 只亲自己所亲, 各人只顾各人…. ” 孔子仰慕这“道”, 甚至恳切地说: “哪怕早上听到道, 晚上就死去也好啊!”[16]
老子与孔子相同, 都承认那是一个“大道隐没”的时代. 但与孔子不同的是: 老子看得更远, 他相信天下如果失去了道, 再多的仁爱、正义、礼法也无法补救, 所以这“大道”舍弃不得. 他说: “大道废弃了, 才兴起仁义. 大道失落了, 才强调德行. 德行失了才讲仁爱, 仁爱失了才讲正义, 正义失了才讲礼法. 所谓礼法, 不过表明忠信的浅薄缺乏, 其实已经是祸乱的端倪了.”[17] 老子也确信“有了道, 最好的战马会用来种田; 失了道, 怀驹的母马也要上战场. 所以, 唯有顺从大道, 才是最高的道德形态; 秉持上古之道, 才能把握现今之事. 因为唯有道, 有恩典供给人美善之心, 又有能力成全其美善之行; 而不顺从大道的, 是早已注定要灭亡了.”[18]
提到孔子和老子所论及的道, 唐崇荣指出, 孔子的道是比较注重“人道”, 老子的道是比较注重“宇宙的大道”. 孔子论道, 他的学生说,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不可得而闻也. 由于学生难以理解宇宙的大道, 所以孔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专论人道, 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责任和礼节等.[19] 但孔子是否只注重人道, 而不相信那造化生命万物的天道或上帝? 不是的. 孔子说: “获罪于天, 无所祷也.”[20] 所以孔子也相信宇宙的万有主宰, 天上的独一上帝. 他相信如果人得罪了那位天上独一的真神, 就没有办法向他祷告了. 孔子又说: “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意谓这道非常重要, 是不能离开的, 我与道片刻离开都不可能). 这道显然与生命有何等重要的关系.[21]
然而, 老子所论的道比孔子更超然伟大, 是“主宰天地、造化宇宙、生育万物的道”.[22] 唐崇荣亦表示, 老子说这个道是何等的奇妙, 何等的恍惚, 好像在无为中间, 无所不为. 这个道生为一, 一生为二, 二生为三, 三生为万有,[23] 所以道是一切存在的基础, 道是一切存有的根源. 道在万有之先, 因道先天地而生, 可以为天下之母. 在老子道德经第25章里, 老子也论及这道的独立性, 不变性和先存性.[24] 可是, 这个道到底是哪一个? 老子说, 我不知道. 为什么呢? 因为他知道有道, 却不知道是哪一个道; 知道这道是存在的, 是独立不改的, 却不知道是哪一位.[25]
简而言之, 孔子和老子都承认在敬虔时代大道通行的可慕, 在智慧时代大道隐没的可悲. 孔子鉴于“无道”已成事实, 便退而求其次, “倡德”以行拯救. 老子却看出“无道”则“无救”, 所以只执着于黄帝三代无为顺道, 入道而休的先祖道统.[26] 到了东汉末年(约在主后/公元2世纪末叶), 张道陵因当代修炼成仙的风气, 便以老子道德经为理论根据, 高举老子为教主, 造作道书, 组织群众, 创立了道教. 虽以道家思想为理论, 道教中也不少强调炼丹治病、修炼成仙, 以及算命治病、画符驱鬼的人, 不再注重老子所注重的道.[27] 结果道教沦为敬拜鬼神的多神论宗教, 而不再敬拜独一的真神. 由此可见, 虽老子强调先祖道统, 可惜后代的人不解先祖道统中“信神、畏天、敬独一上帝”的传统, 所以在中华历史上, 大道便隐没了.
(C) 恩典时代 — “道的显现”
虽然老子和孔子论及“通行大道的隐没”, 但圣经告诉我们那“生命之道的显现”. 首先, 约1:1介绍这“道”时说: “太初有道, 道与神同在, 道就是神.” 此节表明神有超过一个位格(person). 按圣经教导, 真神是“三而一”的 ¾ 神只有一位(提前2:5), 但这位独一的神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 太28:19), 英文如此表示: one God three persons.[28] 此节的道(即圣子, 参14节, 提前3:16)有神一切的属性, 是与神(圣父)同在同工, 同荣同尊. 此外, 约1:3进步表示: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 凡被造的, 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这节表明这“道”乃宇宙万物的造化者, 一切受造之物的创造者, 正如老子指出, 道乃“天地之母”、“万物之母”和“创始之母”.[29]
老子在道德经25章1节指出, 道是“独立而不改”. 这点强调道的“独立性”(不靠他物而活)和“不变性”(不因他物而变). 唐崇荣表示: “所以老子就把这个道, 这个 logos 的观念, 思想到一个已经超过时间、空间的境界. … 在《易经》里面我们看见, 万有是改变的; 但是老子认为‘道’是完全不改变的.”[30] 可是这“完全不改变的道”是谁呢? 老子说 :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姑且写做‘道’, 勉强起个名字叫‘大’”.[31] 但圣经清楚地告诉我们, 这“道成了肉身, 住在我们中间, 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 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 这成了肉身, 住在人间, 被门徒(即彼得、雅各和约翰)见过其容光的道, 正是主耶稣基督(太17:1-8; 彼后1:16-18). 他被称为“生命之道”(约壹1:1), 因为“生命在他里头. 这生命就是人的光”(约1:4).
老子说人若入了道, 就是复归本命了, 因为道里有永恒的生命.[32] 道教中有一派道士为求长生而归山隐居, 欲修炼成仙而长生不死, 但这一切都是徒然, 因他们当中没有一者胜过死亡. 可是圣经记载, 一切相信主耶稣这“生命之道”的人, 就不至灭亡, 反得永生(约3:16). 因为主耶稣已从死里复活, 战胜死亡(启1:18), 也能赐生命给凡相信他的人(约3:36; 6:40,47).
孔子说: “朝闻道, 夕死可矣.”(哪怕早上听到了道, 晚上死了也好啊!), 而我们可说: “朝信道, 夕死可矣.” 早上信了主耶稣这生命的道, 就算晚上死了也不怕, 因为主耶稣说: “复活在我, 生命也在我. 信我的人, 虽然死了, 也必复活”(约11:25). 亲爱的朋友, 孔子和老子叹惜“大道的隐没”, 无法得享“大道的福气”, 但如今, 这“生命的道”已向你显现, 你有何反应呢? 我们深愿你谦虚认罪悔改, 接受主耶稣这“生命的道”为你个人的救主, 以获得罪的赦免, 享有永生的生命!
[1] 按《汉语大字典》, “道”一词有39种不同意义, 其中一个意义乃“宇宙万物的本原”; 参 徐中舒(主编),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中国四川: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3年), 第1608页.
[2] 远志明解释道: “道与道统的区别在于: 道即神、天、上帝; 说‘先祖大道’时, 是指此. 道统则是信神、畏天、敬上帝的传统; 说‘先祖道统’或‘中华道统’时, 是指此.” 参 远志明著, 《老子 vs. 圣经》(台北: 宇宙光传播中心, 1997), 第18页.
[3] 远志明著, 《神州忏悔录》(香港: 汉光有限公司, 2000), 第viii页. 由于中国的先祖们也是第一个人亚当的后代, 他们必然可从代代相传的口传(即传说)而晓得神造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和初期人类的历史, 所以中国上古传说有多处与圣经创世记1至11章不谋而合. 但必须留意的是: 圣经乃神所默示的(提后3:16), 且以文字记载, 所以每句每字都是准确无误的真理, 而中国传说并非神所默示, 乃靠前人的口传. 由于记忆有限, 传讲者往往遗漏一些事迹, 同时为使故事精采, 传讲者也往往加添了许多自己幻想出来的事物, 如此一代传一代, 所讲的故事就离原本的事实越来越远. 因此, 研究传说时, 我们必须以“完全无误的圣经”来比较和过滤“绝非无误的传说”, 即接受与圣经相符的传说事迹, 弃绝与圣经相违的传说事物.
[4] 所谓“天”, 强调不属于地上的世界, 崇高而超越, 清明而无限, 又有四季运行一般的信实, 有春育秋煞一般的公义, 有阳光雨露一般的慈爱. 所谓“上帝”, 强调在天上的主宰者, 宇宙最高的君王, 拥有至上的主权, 是一位全能的位格. 所谓“神”, 强调超出人的理性能力, 无法测度, 其智慧深奥不可识, 其意念高妙不可言, 其作为神奇不可料. 所谓“道”, 强调其无形存在, 却无所不在的生命性和入世性. 大道为一, 却能化散为处世、为人、治国、立命之道, 从而统摄天上与人间, 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这样, 以“天”示其无限、超越、信实、公义、慈爱等属性; 以“上帝”示其至高的主权和位格; “神”示其奥妙无穷的智慧和能力; 以“道”示其无形地化育生命和入世得人; 远志明著, 《老子 vs. 圣经》, 第37页.
[5] 中国古来自称神州, 意为“上帝之土”或“神圣之地”.
[6] 《天问》一至六问, 《老子》第52章等; 引自 远志明著, 《神州忏悔录》, 第31页.
[7] 如《诗经·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参考 侯外庐、周一良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一卷114页: “最早文献说商和周是由上帝生下来的”; 引自 远志明著, 《神州忏悔录》, 第2页.
[8] 郑玄注《尚书·召诰》.
[9] 《诗经·大雅·蒸民》.
[10] 《诗经·大雅·皇矣·荡》: 有命自天, 命此文王; 荡荡上帝, 下民之辟; 《论语·泰伯》: 大哉尧之为君, 唯天为大; 巍巍舜禹, 有天下而不与焉; 引自远志明著, 《神州忏悔录》, 第33页.
[11] 《诗经·大雅·皇矣·》,《尚书·君 ·洛诰》: 皇天上帝, 临下有赫, 先王不敢不敬天之休, 不敢宁于上帝命, 弗永远念天威; 引自远志明著, 《神州忏悔录》, 第34页.
[12] 传说龙出现在那位导致西周灭亡、春秋乱像的幽王身上. 《史记》说, 那亡国的妖后褒姒, 正是两条天龙涎沫生出的怪胎, 所以周朝的幽王和褒姒, 结合了人的罪恶和龙(魔鬼, 参启12:9)的权势, 终于联手结束了中国的“敬虔时代”; 参 远志明著, 《神州忏悔录》, 第37和40页.
[13] 皇后褒姒不爱笑, 幽王用了许多方法逗她, 她仍是不笑. 过后幽王点燃了长城峰台上的烽火(此乃求救信号), 诸侯纷纷率军赶来, 却不见敌寇, 褒姒果然大笑起来. 幽王便屡次点火以逗褒姒一笑. 最后, 当申侯发兵攻打幽王时, 幽王点火召集救兵, 诸侯却不来了. 结果幽王被来, 褒姒被俘, 西周从此衰亡. 褒姒的“一笑倾国”便是由此而来.
[14] 远志明著, 《神州忏悔录》, 第viii和ix页.
[15] 远志明著, 《老子 vs. 圣经》, 第13-14页.
[16]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 与三代之英, 丘未能逮也, 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私,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 《论语·里仁》: “朝闻道, 夕死可矣.”; 引自 远志明著, 《老子 vs. 圣经》, 第15-16页.
[17] 《老子》18章1节; 38章5节 : 大道废, 有仁义. 故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 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 引自 远志明著, 《老子 vs. 圣经》, 第17-18页.
[18] 《老子》21, 5, 1, 14, 41, 55章; 引自 远志明著, 《老子 vs. 圣经》, 第44页.
[19] 换言之, 孔子论“人道”过于“天道”, 把人伦分成5个层次: 君臣、父子、夫妻、昆仲、朋友. 至于人与神的关系, 孔子无法讲得清楚.
[20] 《论语·八佾篇》. 朱天民指出: “这意思应是表明他(孔子)是常常祷告的人, 且说明若得罪了天, 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朱天民著, 《从圣经看甲骨文》(台北: 道声出版社, 2000), 第82页.
[21] 唐崇荣著, 《认识基督》(柔佛: 人人书楼, 1999), 第61-63页.
[22] 余俊铨著, 《实用个人布道手册》(香港九龙: 宣道出版社, 1996年), 第104页.
[23] 《老子》42章1节: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此节常被解成“道生万物”的过程, 参 远志明著, 《老子 vs. 圣经》, 第95-97页 .
[24] 《老子》25章1-2节: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 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为大.” (译文: 在产生天地之前,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 寂静啊! 空寥啊! 独立自在[道的独立性], 永不改变[道的不变性], 普天运行, 永不疲倦, 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母亲[道的先存性].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姑且写做‘道’,勉强起个名字叫‘大’); 远志明著, 《老子 vs. 圣经》, 第93-94页.
[25] 唐崇荣著, 《认识基督》, 第66-67页.
[26] 远志明著, 《神州忏悔录》, 第xi页.
[27] 参余俊铨著, 《实用个人布道手册》, 第104-107页.
[28] 有关神是“三而一”方面, 请参 2001年6月份, 第19期《家信》的“圣经问答: 三一神的真理”.
[29] 参《老子》25章3节, 1章2节, 52章1节. 老子常称造化万物的道为“母”. “道生万物”, 使万物从无到有; 这是创造, 也是生产, 正如儿女是由母亲所生才存在, 所以把道称为天地万物之“母”, 表明天地万物是由道所生, 由道所造化(创造和化育).
[30] 唐崇荣著, 《基督论》(台北: 中福出版有限公司, 1998年二版), 第92页.
[31] 参《老子》25章1-2节: “吾不知其名, 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为大.”
[32] 《老子》16章: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道乃久, 没身不殆”; 引自远志明著, 《神州忏悔录》, 第76页. 以上这几句话的译文是: “回归本根便是平静安息, 平静安息便是复归了真生命, 复归了真生命便是永恒…… 人若归入道, 可就长久了, 即使肉身消失, 依然平安无恙”; 参远志明著, 《老子 vs. 圣经》, 第141页.
Related
作者: 灯台
刊登于2002年6月份第31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