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


  • 启1:4-5: “…但愿从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和…七灵, 并…耶稣基督, 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

 

(A)     希腊文字词顺序的重要性

在小亚细亚半岛(今日的土耳其)海岸西南面约55公里, 有个小岛名为“拔摩岛”. 这个约12公里长、7公里宽的小岛, 是罗马政府惩治和放逐犯人之处, 而主的使徒约翰“为神的道, 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启1:9), 被流放在这岛上. 罗马当局把约翰囚于此岛, 本为防止约翰勇敢证道, 也免得其影响扩大, 结果弄巧反拙, 因为流放的生活让他有更多时间祷告反思, 并且领受了从天而来的惊世异象  —  启示录! 透过启示录, 约翰把神的道传得更广.

 

按文体来看, 启示录不仅是“启示”(启1:1), 是“预言”(启1:3; 22:7,10,18,19), 也是“书信”(启1:4-5,11; 2:1-3:22; 22:21). 像其他使徒书信一样, 约翰在信的开头列出写信人(约翰)、收信人(小亚细亚的七个召会)和问安祝祷语. 在问安语中, 恩惠和平安是从三一神而来.[1] 约翰对神的描述在中文译本中有些出入, 请比较下列经文:

 

  1. 《和合本》: “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
  2. 《新译本》: “那位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神…”
  3. 《环球圣经译本》: “今在、昔在、即将要来的神”
  4. 《新汉语译本》: “今在、昔在、来临中的那一位”
  5. 《精读圣经原文直译》: “那位今是 和那位昔是与那位要来的”

 

  1. KJV: “from him which is, and which was, and which is to come…”
  2. NKJV: “from Him who is and who was and who is to come…”[2]
  3. NIV: “from him who is, and who was, and who is to come…”
  4. Darby (Darby Bible): “from him who is, and who was, and who is to come…”
  5. YLT (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 “from Him who is, and who was, and who is coming…”
  6. Amplified Bible: “from Him Who is and Who was and Who is to come”:

 

从以上不同译本的比较, 可以看见以下两处主要的差异. 

  1. 《和合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 就是“过去、现在、将来”, 而其他译本是先讲“现在”, 然后才是“过去”和“将来”. 哪一个次序才是对的? 才是合乎经文原意的?
  2. 《和合本》的用词方面是“以后永在”, 而其他译本是“即将要来/将要来临/要来的”. 哪个翻译更贴切呢?

 

若我们参考上述英文译本和版本较新的中文译本, 我们看见它们都一致地先提到“现在”, 然后才是“过去”和“将来”. 虽获得大多数译本所支持, 但这点并不保证它一定正确. 最可靠的方式, 就是查考 启1:4这段经文的希腊原文.

当我们查考希腊原文时, 就清楚看到上述所列的中英文译本, 除了《和合本》, 其余的中英文译本的翻译与原文是一致的. 无论是时间顺序方面(上述a项), 还是用词方面(上述b项), 都忠实地译出原文的意思. 或者有些读者在想, 时间顺序有什么要紧呢? 涵盖范围不都是从永远到永远吗? 不需要如此小题大做, 吹毛求疵吧!

 

罗羚在《原文读经好处多》一书中评述道: “这样想的读者不是完全没有理由, 因为时间顺序在中文也许真的不那么重要, 但在希腊文却不然. 在希腊文中, 前置的词常有强调的作用. 约翰没有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表达, 而是将‘现在’抽出来, 放在前面, 使‘现在’更为突出. 换句话说, 约翰在启示录1章4节, 这从永远到永远的时间段里, 强调的是‘现在’, 也就是神‘现在’仍是神, 神‘现在’仍与祂的子民同在. 我们不禁会问, 为什么这‘现在’对约翰和他当时的读者那么重要?

 

“当我们仔细查考启示录的经文时, 就不难发现, ‘现在’, 即约翰写信给亚细亚七个教会之时, 是信徒受逼迫的时候(启1:9; 2:8-11,13). 而作者自己也‘为神的道, 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 正受罗马政府的逼迫, 被流放到拔摩海岛(启1:9). 无论是局部还是大规模的患难逼迫, 无论是现在的, 还是将来的患难逼迫(启6:9-10; 7:14; 11:7; 12:11; 13:7; 17:6; 18:24; 20:4), 对受逼迫和遭遇患难的人来说都很艰难. 在患难中, 许多人也会怀疑, 神还仍掌管这一切吗? 神还在我们中间吗? 在这种情况下, 约翰强调‘现在’实在是太重要了. 他对读者说, 就是现在, 神仍然是神, 神仍然掌管, 神仍与我们同在. 这给患难中的信徒会带来何等的安慰与鼓励呢!”

 

罗羚继续指出, 对启示录第2至3章那五个未曾提到有患难和逼迫的教会而言,[3] 约翰对“现在”的强调也很有意义. 对他们而言, 审判的主“现在”知道他们每一个优点, 并要他们继续持守. 这对他们是鼓励, 因他们为主付出的劳苦不是徒然, 每一样都蒙主记念. 主“现在”也知道他们的各种问题, 有人对主冷谈, 甚至将主关在门外; 有人在教会中包容、接纳错误的教导, 也有一些有名无实的基督徒. 主耶稣吩咐这些人“现在”就悔改, 以免神的审判临到他们.[4]

 

在各样的患难、逼迫或各样问题中, 神不仅仍在掌权, 仍与祂儿女同在, 祂还要再回来, 祂是“以后要来”、“将要来临”的神. 祂来的时候会带着祂的审判(奖赏或刑罚)而来. 主的再来对忠于祂话语、持守祂见证的信徒来说, 是福音和奖赏; 对那些加患难给神儿女的人, 对不悔改的人来说却是刑罚. 何去何从, 每个人“现在”就要做出决定. 这决定将影响人永远的归宿. 《和合本》将“以后要来”或“将要来临”的神翻译成“以后永在的神”, 虽表达了神亘古永存, 却失去上述的动态成分. 由此可见, 回到原文寻求正意是重要的.  

 

 

(B)     希腊文介词不合语法现象的作用

除了以上讨论“时间顺序”的问题和对“神再来”的强调之外, 启1:4中还有一个连中英文都无法表达的语法现象. 为了方便解说, 以下要用到希腊文. 读者不懂希腊文也没关系, 只要明白以下解说就行. 请留意以下“从祂那今在”(from the One being / He who is)这一短语, 希腊文写法是 ἀπὸ  ὁ  ὢν (读作: apo ho ôn).

希腊文 ἀπὸ (读作: apo , 意即“从”, from )是个“介词”(或称: 介系词, preposition). 按照希腊文法, 跟在这个介词后面的字词(称为“受词”, object of the preposition)必须是“所有格”(或称: 属格, genitive)的名词或代名词(或是“作名词用的分词”, 或“作名词用的形容词”). 然而, 启1:4这处“作名词用的分词”(participle used as a noun)  —  ὁ  ὢν (读作: ho ôn , 意即“今在”)  —  却不是“所有格”, 而是“主格”(nominative). 新约圣经教授兼希腊文学者孟恩思(William D. Mounce)指出, 介词的受词绝对不会是主格.[5]【有关希腊文法中的“格”(case), 请参本文附录】

 

罗羚写道: “介系词(介词) ἀπὸ (读作: apo )后面带‘主格形式、作名词用的分词’并不符合希腊文语法. 这种违反语法的现象就是所谓的‘不合语法’(solecism)现象. 这有什么重要呢? 有人可能会想, 约翰是个渔夫, 曾被官府认为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徒4:13), 语法上有小小的错误有什么大不了呢? 对理解圣经有什么帮助或妨碍呢?

 

“ ‘不合语法’现象在别的经卷不一定有助理解圣经, 在启示录中却不然. 因为‘不合语法’现象几乎全都出现在约翰间接引用旧约的地方.[6] 而在没有引用旧约的地方, 约翰在介系词 ἀπὸ (读作: apo )后面全都是使用合乎语法的‘所有格’. 也就是说, 约翰很可能是有意用‘不合语法’现象来引起读者的注意, 让他们知道内容来自旧约.[7]

 

“那么约翰引述了哪部分旧约圣经呢? 从中、英文都看不到出处, 但从《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 旧约的希腊文译本)就清楚看见, ὁ ὢν (读作: ho ôn , 意即“今在”)是出埃及记3章14节耶和华神的自称. 神在荆棘火焰中向摩西显现, 并差派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好叫他们在西奈山(西乃山)敬拜神. 摩西问神的名字, 神回答摩西说: ‘我是自有永有的.’ 又说: ‘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 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出3:14)

神在烧着烈火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 宣告祂是自有的神( I AM )

 

“英文圣经NASB和NIV将‘自有永有’译成“I AM who I AM”, 在《七十士译本》是 Ἐγώ εἰμι ὁ ὤν (读作: Egô eimi ho ôn ). Ἐγώ εἰμι (读作: Egô eimi )是‘我是’, ὁ ὤν (读作: ho ôn )就是我们已经熟悉的‘今在’. 也就是说, 约翰将‘今在’放在前面, 不仅有强调‘现在’的意思, 也借着‘不合语法’现象提醒他的读者, 这位神就是旧约中, 那位眷顾铁炉中受埃及法老奴役的以色列人, 用大能的手带领他们出埃及的神! 这位神曾用大能的膀臂惩罚奴役以色列民的法老, 也带领他们过红海, 经旷野, 过约旦河, 进迦南地. 现在就是这同一位有大能的神借约翰向众教会说话, 向他们赐恩惠、平安. 就这样, 这‘不合语法’现象保留神在出埃及记的名字的作用, 提醒读者神的伟大及权能. 约翰在启示录1章4节将这名字扩展, 加上‘昔在、还要再来’, 更强调了神的永恒.”[8]

 

最后, 让我们引述罗羚的话作为这篇文章的总结: “约翰将‘今在’前置(放在“昔在”之前), 强调神现在仍在掌权, 仍与祂的儿女同在. 约翰也利用不规则语法的使用, 引领读者回到出埃及记, 提醒他们那位用大能的手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神, 借着耶稣基督现在也向他们施恩, 赐平安. 祂知道他们的服侍, 他们的苦境与问题. 这位神还会再来, 带着奖赏与刑罚而来. 由此可见, 懂得原文会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经文的丰富内容.

 

“值得提出的是, 这不仅是学术或理论上的理解而已. 启示录的作者约翰对神这样的称呼其实对现今的信徒也是莫大的鼓励, 因为约翰和他当时读者的神也是我们的神. 我们面对患难时常常会问: ‘神还在这里吗?’ 这节经文(启1:4)告诉我们, 神在! 祂仍然在掌权. 即使我们面临‘前无去路, 后无退路’的绝境, 祂大能的膀臂仍然可以为我们开路. 让我们存感恩的心, 凭信放心大胆地依靠主吧, 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9]

 

 

*****************************************

附录: 希腊文语法中的”(case) 1:4不合语法’(solecism)现象

 

希腊文的名词(包括“用作名词的分词”)都含有“格”(或称“语法格”, case). 某名词的“格”显示这名词与句子中其他字的关系. 希腊文名词中的“格”主要可分为五种(各用字尾的词形变化来表达):[10]

 

  • 主格(nominative): 当某个名词是主格时, 就表示它是主词(subject), 是某个动词的行动者(doer), 或所述之事的施行者. 例如在“神爱世人”这句子中, “神”这一名词是用主格, 是动词(爱)的施行者.
  • 直接受格(accusative): 或译“宾格”, 表明某个动词的直接受词(direct object). 例如“神爱世人”, “世人”就用“直接受格”, 因它是动词(爱)的直接受词. 【注: 但有一小部分动词的直接受词是用“所有格”或“间接受格”】[11]
  • 所有格(genitive): 或称“属格”, 因它表达“属于”的关系, 英文常译作“of”或“from”. 例如“神的道”(the Word of God), “神的”(of God)就用“所有格”, 表明这道是“属于神的”(belong to God).
  • 间接受格(dative): 这格的主要角色是表达某个动词的间接受词(indirect object), 英文常译作“to”(给予)或“for”(为了). 例如“神赐下儿子给世人”这句子中, “给世人”(to the world)就用间接受格【注: 神 = 主格; 儿子 = 直接受格】
  • 呼格(vocative): 呼格是用来呼叫某人(addressing a person / someone), 或呼叫某物. 例如: “神啊, 救我!”这句子中, “神啊”是用呼格.

 

一个名词(包括代名词、冠词等)可以借着它的“格变式”(declension)来表达它是上述哪一种“格”, 让我们在下列图表1用三个词为例【注: 第三个词(C项)是定冠词, Definite Article, 即英文的 The (定冠词视情况翻译, 有时可译成: 这个、那个) 】:

 

为何“格”(语法格)是重要的呢? 因为希腊文不像英文或中文, 不是根据一个字在句子中的字序(word order)来决定它是主词或受词. 决定希腊文句子中的主词或受词, 唯一的方法是看词的“格字尾”(case ending). 参以下图表2: 【注: 有关此图表进一步的解释, 请参 孟恩思著, 潘秋松译, 《圣经希腊文基础: 课本》(美国: 美国麦种传道会, 2006年), 第44-47页 】

 

至于 启1:4的 apo ho ôn (from the One being / He who is ; 中译: “从那位今在”)这一短语, apo (from, 从)是介词(preposition), 而 ho ôn (意即“今在”)则是“作名词用的分词”(participle used as a noun). 按希腊文法, 介词 apo 后面的受词  —  无论是名词、代名词或“作名词用的分词”  —  都必须只是“所有格”(genitive), 并且所有介词(包括意如in、into、through、under等等的希腊文介词)的受词绝对不会是“主格”(nominative).[12] 不过, 分词 ho ôn 却是“主格”(注: 参图表1的C项 = 定冠词 ho 是主格), 这种违反语法的情况就是所谓的‘不合语法’(solecism)现象.

 

 


[1]               “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可指圣父; “祂宝座前的七灵”指圣灵; 而“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是圣子. 但“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也用来指圣子耶稣基督(启1:8; 注: 这节的“我是阿拉法, 我是俄梅戛”显然是主耶稣的称号, 参 启22:12-13).

[2]               英文圣经NASB也如此翻译.

[3]               约翰写给启示录七个召会(教会)的书信中表明, 有两个召会清楚遇到患难(就是士每拿和别迦摩的召会, 启2:9-10; 13); 给其余五个召会的书信中没直接提及患难.

[4]               罗羚、罗达理著, 《原文读经好处多》(香港九龙: 天道书楼有限公司, 2017年), 第219-221页.

[5]               孟恩思著, 潘秋松译, 《圣经希腊文基础: 课本》(美国: 美国麦种传道会, 2006年), 第74页.

[6]               G. K. Beale, The Book of Revelation: A Commentary on the Greek Tex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9), 第188-189页; 引自罗羚、罗达理著, 《原文读经好处多》, 第224页.

[7]               启示录“引用旧约圣经”的次数在新约书卷中堪称为首(最多引用旧约). 但启示录的引用较为间接, 不像其他经卷, 如马太福音或罗马书那样直接引用旧约经文.

[8]               J. Scott Duvall and Verlyn Verbrugge, Devotions 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52 Reflections to Inspire and Instruct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12), 第141页; 引自《原文读经好处多》, 第225-226页.

[9]               同上引, 第226页.

[10]             有圣经学者(如Archibald T. Robertson)坚持希腊文有8种格, 除了以上5种, 还有“夺格”(ablative)、“方位格”(locative)和“工具格”(instrumental). 参黄锡木著, 《新约希腊文研究系列(1): 新约词形变化指南》(香港新界沙田: 基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4年), 第113页.

[11]             George Aristotle Hadjantoniou, A Basic Grammar of New Testament Greek (Chattanooga, TN: AMG Publishers, 1985), 第27页.

[12]            孟恩思著, 潘秋松译, 《圣经希腊文基础: 课本》(美国: 美国麦种传道会, 2006年), 第74页. 也参 George Aristotle Hadjantoniou, A Basic Grammar of New Testament Greek, 第55-56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