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超自然元素(二): 圣经的奇妙不灭性


(A)       导论

据说在拉丁美洲岛国牙买加(Jamaica)有一种神奇的草, 称为“生命草”, 它的枝叶几乎不可能枯干致死; 假如你摘下它一片叶子, 用线吊悬在空中, 它绝不会死, 反而会长出许多白色的纤毛,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继续生存长大, 所以当地的土人称之为“生命草”.[1] 圣经也恰似这种“生命草”; 在过去2千年当中, 圣经曾遭受无数次的反对与摧残, 但都能继续存在, 充满生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只有一个  —  因为它是神的话语. 正因此故, 无论是何等强大的政治、宗教或哲学理论对它百般的迫害, 它亦然完好无损、屹立不倒. 正如以赛亚所说的: “草必枯乾, 花必凋残, 惟有我们神的话, 必永远立定”(赛40:8); 又如诗人所言: “耶和华阿, 你的话安定在天, 直到永远”(诗119:89).

 

 

(B)       圣经遭受人的攻击

圣经是一本奇妙的书, 是真理之书. 世上的书籍多到无法胜数, 却从未有一本书所遭受的攻击和厌憎像圣经那样多. 马有藻写道: “世界上的书籍盈千累万, 有宗教、历史、文学、哲学、科学、法律和经济等难以数尽的类别, … 有些只出版一次, 有些出版多次; 有些很受人欢迎, 有些给人评为一文不值, 但总没有一本像圣经那样惹人恨恶, 这真是一个怪现象.

 

“按常理来说, 只有引人学恶、诲淫诲盗的书籍, 才会受人攻击和恨恶. 但这本奇妙无比的圣经, 充满异常高超的伦理道德教训, 是一本使人归正, 教导人学义的书, 一直居于世界文学名著之首, 无论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大有帮助, 理应获得世人的尊敬和接受. 可是适得其反, 圣经在这千百年来受到数不尽的无理攻击、耻笑、辱骂、厌恨、毁谤和摧残. 这么多年来, 逼迫圣经的幕后策划主脑就是魔鬼(因他深知圣经是真理之书), 他千方百计蒙蔽真理、埋没真理、阻挡真理和禁止真理, 用尽一切可行的方法来摧毁真理.”[2] 圣经就是真理, 所以魔鬼昼夜不断地逼迫和攻击真理的圣经, 力图将它从地球上除灭.

 

然而, 圣经越受逼迫, 就越见兴旺、越发广传, 至今依旧昂然屹立不倒, 成为世上所有书籍中最畅销的一本. “圣经被翻译成1,978种文字, 有最多之读者. 圣经数量之多, 可以一本本从地球铺到月球再折返回来. 人创造的, 人可以摧毁, 但是圣经不是人的创造, 所以世纪加上世纪, 方法加上方法, 阴谋加上阴谋, 也不能将圣经除掉. 圣经比任何一本书吃过更多苦头, 却仍屹立不移, 因它确是神的话.”[3] 现在, 让我们列举几件历史事件以证实圣经的奇妙不灭性.

 

 

(C)       圣经的奇妙不灭性

            (C.1)   政治的迫害

公元303年, 罗马皇帝戴克理先(Diocletian, 245-313)因恨恶圣经而发动一项大型的毁灭圣经运动, 他下令将所有圣经毁灭, 凡藏有圣经者都要杀头.[4] 两年内, 这位罗马皇帝颁令逐家逐户搜查圣经, 并将搜查出来的圣经全部焚烧成灰. 无数圣经被焚烧, 无数信徒被杀害. 两年之后, 戴克理先以为圣经已全被毁灭, 便建立一座高大石碑, 底下埋了一本焚烧过的圣经, 又在石碑上刻了一行拉丁文字: “Extincto Nomine Christianorum”(基督徒的名称完全被毁灭了). 然而, 这位罗马皇帝究竟有没有得胜呢? 犹如挪亚一家一般, 在洪水过后, 再次开始在世上繁盛起来, 照样, 圣经虽经过洪水一般的摧残, 却仿佛“生命草”, 不久又继续生长.

 

相信戴克理先做梦也没想到, 他的继位者君士坦丁(Constantine)竟反其道而行. 麦葛福(Alister McGrath)在《我思故我信》中写道: “大约在公元311年, 君士坦丁正预备和入侵法兰斯的蛮族决一死战. 当时, 他看见了一个异象: 正午的烈日上浮现出一具十字架, 其上镌刻着‘凭此征服’的字样.” 君士坦丁见了这个异象后得到启发, 即刻改换他的雄鹰旗帜及军服徽号为十架, 此后他的军队无往不胜. 征服蛮族后, 君士坦丁宣布基督信仰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麦葛福继续写道: “在次年春天前(即312年春天前), 君士坦丁表明皈依基督教. 公元312年10月, 君士坦丁凯旋回到罗马预备登基时, 他在广场上为自己树立了一尊雕像, 手中握着一具十字架.”[5] 这是一件神奇无比的事. 但奇妙的事还没有停止, 纷至而来.

 

过了大约10年以后, 公元325年, 君士坦丁在首都附近的尼西亚(Nicaea)召开有史以来第一次全世界的教会大会议, 即所谓的“尼西亚大会议”(Council of Nicaea). 君士坦丁在会议中自任大会主席, 也宣布圣经是绝对无误的真理, 是罗马帝国的基石, 这宣布如夏日旱雷般震撼整个世界! 此外, 威明顿(H. L. Willmington)指出, 君士坦丁悬赏征求任何存留下来的圣经. 只在24小时以内, 就有50多本圣经从收藏的地方被拿出来, 献呈给这位君王.[6]

 

按照第4世纪史学家优西比乌斯(或译“优西比乌”, Eusebius)记载, 在戴克理先下旨25年后, 继位的君士坦丁大帝就下令用政府的钱备制50本圣经.[7] 马有藻评述此事时写道: “君士坦丁又委任优西比乌(Eusebius)为全国大主教, 编写教会史, 重制50本圣经, 送给各大城市的主教用, 费用由国库支付. 这一切节显出神的话语安定在天, 奇妙无俦”[8]

 

我们也可从近代历史上举出不少这样的例子. 其中一位力图消灭圣经的政治人物是苏联共产党领袖斯大林(或译“史太林”, Joseph Stalin).[9] 这位血腥的刽子手, 在列宁(Lenin)[10]死后, 将近30岁时, 就统治了整个苏联. 由那时起, 直到1950年后的50年代他逝世为止, 他沿用一道禁令: “禁止圣经在苏联境内销行”. 这种禁令在苏联是首创的, 为的是要把圣经及圣经中的神从苏联人的思想里彻底除掉. 但他是否成功呢? 威明顿在1984年所出版的书中写道: “从最近在苏联所举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 现在苏联有比以前更多的人相信主耶稣以及阅读神的话语.[11] 20多年后的今天更是如此.

 

            (C.2)   宗教的迫害

自君士坦丁规定基督信仰为国教, 厚待基督徒后, 教会如雨后春荀般在各处纷纷林立. 教会表面上相当蓬勃、兴旺, 但信徒良莠不齐, 麦子与稗子同生同长; 加上罗马天主教开始为婴孩施洗, 相信这洗礼能使婴孩获得重生, 得到“成圣恩典”, 结果过了几代, 当整个欧洲每一个人一出生就都受了婴孩洗礼之后, 天主教就认为以后无需再传福音了, 因为人人都是信徒.

 

不仅如此, 罗马天主教奉行“主教制”, 各地教会受主教严谨控制, 信仰由天主教(而非圣经)决定, 凡对天主教有异议的就被判为异端, 凡异端者即可被处死刑. 信徒没有读经, 也没有圣经可读. 结果, 教会随即进入一个属灵的黑暗时代. 马有藻写道: “这是一件甚难思议的事. 教会本是圣经明灯的所在, 是传扬圣经的地方, 但当时圣经的最大迫害者乃是教会(指罗马天主教). … 马丁路德是一位在教会内长大的人, 但他表白说: ‘我从来没有看过一本圣经.’ 虽然罗马教会并不是像罗马暴君那样千方百计地毁灭圣经, 却禁止普通信徒阅读圣经. 罗马教会规章是除了在教会中任职的圣工人员、主教神父之外, 普通信徒不准读圣经. 因此, 圣经有1千多年之久, 不能与信徒相见.”[12]

 

威明顿也指出, 在教会历史上, 圣经受到罗马天主教许多教皇的迫害. 早期的罗马教皇全都反对信徒阅读圣经、翻译圣经, 一个也不例外. 1199年, 教皇英诺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更下令将所有的圣经烧毁. 我们从两位圣经翻译者  —  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和丁道尔(William Tyndale)  —  所受的迫害, 可以看出天主教对圣经的逼迫.

 

(a)        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1329-1384)

威克里夫常被称为“宗教改革的晨星”(The Morning Star of Reformation).[13] 他是一个伟大的牛津大学讲师和圣经翻译者. 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14世纪初叶), 英国人心里常常气愤地问道: “究竟是谁来统治英国  —  是英国国王还是罗马天主教教皇? 威克里夫相信, 要挣脱罗马天主教教义的沉重枷锁,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每一个平民手里都有一本圣经. 他为了贯彻这个主张和理想, 成功把全部圣经翻译成英文(威克里夫是教会历史上第一位将整本圣经译成英文的人).[14] 接着, 他组织一班传道人(Lollards, 罗拉德派, 原意是“喋喋不休”, 但这班人以圣经为最高权威), 并派他们到英国各地去, 把神的真道教训人.

 

1384年 12月28日, 他得了麻痹瘫痪, 三天后便离世. 他死了以后, 那些恨恶他从事翻译圣经的人论到他说: “这有害的坏蛋约翰·威克里夫, 古蛇的儿子, 敌基督的先锋, 他以插手翻译一圣经新译本而恶贯满盈.”(H. S. Miller, Biblical Introduction, 第329页). 威克里夫到底犯了什么错, 竟然被称为 “古蛇的儿子, 敌基督的先锋”? 他唯一的“错”就是因“插手翻译一圣经新译本而恶贯满盈”! 这点足见天主教何其痛恨翻译圣经的人, 当代的天主教领袖为了天主教的利益而处处拦阻和百般压制英文圣经的翻译和圣经真理的宣传. 故此, 除灭翻译圣经者对天主教而言是当务之急. 这事早已包括在主耶稣的预言中: “时候将到, 凡杀你们的, 就以为是事奉神. 他们这样行, 是因未曾认识父, 也未曾认识我”(约16:1-3).

 

最后, 米勒(H. S. Miller)在上引书(第329-330页)中指出, 1415年, 康斯坦斯会议(Council of Constance)曾吩咐将布拉格(Prague, 捷克和斯洛伐克首都)的胡斯(John Hus)[15]和耶柔米(Jerome)处以凶残死刑, 并下令将威克里夫的尸体骸骨从教会的墓地掘出来, 散布在离墓地遥远的地方. 13年以后(1428年), 威克里夫已葬身墓地44年, 教皇革利免八世(Clement VIII)派人把他的墓穴掘开, 取出棺木和骸骨, 放在斯威夫特河(River Swift)旁边, 点起一把火, 将之烧成灰烬, 把骨灰洒在河边. 人常常引述富勒(Thomas Fuller)[16]的话说: “斯威夫特河把威克里夫的骨灰带到艾冯河(Avon), 由艾冯河再带到塞汶河(Severn), 然后流入海湾, 最后再进入广阔的大洋; 所以威克里夫的骨灰, 是他教义的寓意表号; 现在已散播到整个世界.”[17]

 

罗马教会可以焚烧威克里夫的尸体, 却无法焚烧他所翻译的圣经. 当时没有印刷术, 威克里夫的门徒历经艰难, 冒死夜以继日地手抄圣经, 最后完成170本留给后世. 当圣经“一解开, 就发出亮光, 使愚人通达”(诗119:130). 当时的人如鹿渴慕溪水般渴慕神的话, 甚至有人甘愿白做一天的工作, 以交换阅读圣经一小时. 神的话在当时确实被人所渴慕和敬爱. 上述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实在感人肺腑, 扣人心弦.

 

(b)       丁道尔(William Tyndale, 1484-1536)

由于威克里夫的英文译本是用手抄写的, 在数量上很有限; 另一方面, 威克里夫离世后两百年, 英国语文(英文)本身出现了许多变迁, 使威克里夫的英译本圣经不易明白.[18] 但感谢神在两百年后兴起他的仆人丁道尔(William Tyndale). 他将全本希腊文新约圣经直接译成现代英文, 再把部分希伯来文旧约圣经译成英文; 同时采用了当时最新发明的印刷术印刷圣经, 使圣经得以大量生产, 真道得以广泛流传.

 

丁道尔是一位伟大及特出的译经者. 他生于英格兰, 精通7种语文(希伯来文、希腊文、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西班牙文、荷兰文); 当他以其中一种语言说话时, 别人总是以为他在讲自己的家乡话. 现在所用的《英王钦定本》(KJV)实际上就是丁道尔译本的第五次修订版, 其中保存了原文的许多用字、特质、文体、形式等类. 他于1525年印刷第一版的英文新约圣经, 那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 他一生最大的抱负, 或可从他在1521年所说的话里看出: “我反抗教皇和他的一切律法; 假如神仍然存留我的生命, 那不用多少年, 我要使一个耕田的童子都能明白…圣经.”

 

米勒(H. S. Miller)写道: “1529年, 英国欧陆发生了一件有趣又令人兴奋的事, 是关于圣经的. 当时, 丁道尔被逐出英国而逃到德国, 但他仍继续出版新约圣经, 并且将它们暗中运回英格兰. 有一天, 伦敦的会督(滕士陶会督, Bishop Tunstall)对一位英国商人提起他很想收购所有的新约圣经; 这商人名叫巴金登(Packington), 是丁道尔的密友. 巴金登对他说: ‘如果你喜欢买的话, 我可替你收购全部, 只要你乐意付出那笔款项就可以, 因为我知道他们在那里出售. 我可以保证你可以买到所出版的每一本新约圣经.’ 这名会督说: ‘和善的巴金登, 尽你的努力去买吧, 我满心愿意付出全部的价钱, 因为这种书是错谬的, … 我定意要毁灭它, 将它烧在圣保罗的十字路口(St. Paul’s Cross)之上.’[19]

 

“于是巴金登跑到丁道尔那里, 对他说: ‘丁道尔兄, 我知道你的经济情况很差, 但你有许多新约圣经和书. 这些都累你一贫如洗, 又使你的朋友受到危险; 现在我为你招来一单买卖, 有商人想以现钱买你所存留的一切新约圣经, 只要你认为那对你有好处, 愿意交易就行了.’ 丁道尔问: ‘是谁想买?’ 巴金登说: ‘是伦敦的会督.’ ‘哦, 我知道他买回去是要把它们烧掉的!’(丁道尔面带难色) 巴金登说: ‘是的, 开心点吧, 那对你有什么损害? 尽管这个会督想烧毁它, 但这对你还是大有好处, 你可以得回金钱, 再多印其他新的啊!’

 

“丁道尔说: ‘既然卖书会有两种好处, 我就把它卖掉: 第一, 我可拿回钱来清偿我的债务, 而全世界的人都会因为神的道(圣经)被烧毁而掀起一片反抗之声; 第二, 源源而来的金钱, 会使我孜孜不倦地改正已经出版的新约, 好再一次重新翻印. 我相信第二版会比第一版更好.’ 于是这笔交易成功, 会督得到所要的书, 巴金登获得他的感谢, 而丁道尔得到售书的金钱. 后来有一个人名叫君士坦丁(或译“康士坦丁”, Gevrge Constantine)因犯了传扬异端的罪受审讯, (英国天主教的)法官(Thomas More)答应他, 只要他说出丁道尔怎样得到许多的帮助(金钱), 来印行那样多的圣经, 就对他不加深究. 他说: ‘法官大人, 我老实地答复你, 那是伦敦的会督对丁道尔的帮助, 因为他花了许多钱买新约圣经, 希望把它全部烧毁, 他以前这样做, 现在还在收买, 这便成了我们印圣经的主要经费来源…’”(Biblical Introduction, 第334页).

 

根据米勒(H. S. Miller)的上引书(第338-339页), 丁道尔于1536年10月6日, 星期五, 被判死刑. 他被人拖出来, 只有短暂的时间作祷告. 他迫切地大声呼叫说: “主啊, 求你打开英国国王的眼睛!” 说完以后, 他的脚便被绑在火刑柱上, 颈项被铁链锁紧. 在用刑者发出一个讯号后, 丁道尔便被活活地勒死. 接着, 他们在丁道尔身旁堆满的柴捆和草堆上燃起火把, 将他的尸体烧成灰烬.[20] 英国天主教领袖普遍上痛恨丁道尔, 想尽法子要将之处死, 陈福中道出主要原因是“丁道尔将圣经翻译成英文, 得罪了罗马教, 结果他为主殉道.”[21]

 

马有藻写道: “丁道尔死后1年(1537年), 有一个圣经勇士, 名约翰·罗杰斯(John Rogers), 从欧洲偷运一本圣经到英国, 期望多人有机会能读神的话. 因为后来想阅读的人太多, 他只得将这本圣经锁在一根石柱上(这是教会史上著名的“锁链圣经”[the Chained Bible]). 当时的人耐心排队等候, 只为一读神的话为快, 他们是何等渴慕神的话啊! 今天信徒对圣经的心实在是枯干且荒凉, 就是有一本圣经挂在颈项上, 他也不一定会翻开来看的. 今天属主的人应当在属灵沉睡的光景中醒悟过来, 在神的话语上多下工夫.”[22]

 

            (C.3)   哲理的迫害

1829年, 苏格兰传道士(传教士)亚历山大·杜夫(Alexander Duff)携带了8百本圣经, 乘坐“荷兰夫人号”前往印度传道. 在靠近目的地时, 船突然遭狂风骇浪袭击, 全船破毁沉没. 后来在附近一小岛的海滩上, 一群生还者远眺逐渐平静下来的海涛, 心中一直盼望着一些可用的物件随着海浪涌到岸边, 忽然远见一小物件载浮载沉地被海浪推过来, 原来是亚历山大·杜夫的圣经.[23] 这不寻常的事, 正象征这本奇妙无双的圣经, 虽经很多世俗哲学和理论极残暴的攻击、毁谤、摧残, 却能平安度过这些无情风暴和汹涌潮流的冲击, 直存到今日.

 

马有藻称这类世俗哲学和理论的逼迫为“理性的逼迫”. 他说: “这是一种极其厉害的攻击. 在今天一般的大学里、新派神学院和教会里, ‘理性的逼迫’是颇常见的. 这种理性主义者认为圣经是无稽的、不合理性逻辑的, 他们鼓吹凡事需要经过理性的审核, 所以否认圣经中一切的神迹奇事, 宣称‘预言’不是神的话, 只是‘历史的后记’, 是‘历史披上预言的衣服’, 是犹太人的花巧写作伎俩.”

 

实际上, 神赐人理性, 也不反对人用理性来审核一切事物, 但人必须领会一事: 所有事物可归纳成三: (1)合乎理性的; (2)违反理性的; (3)超越理性的. 人类的理性思维极其有限, 无法理解无限的神所施行的神迹奇事, 但这并不表示神迹奇事就不存在. 神迹奇事属于“超越理性的事物”之范畴, 而非违反理性的事物. 理性主义者把凡是“超越理性的事物”视为“违反理性的事物”, 正是大错特错! 以下列举几个犯上此错的理想主义者对圣经的蔑视和攻击.

 

(a)        伏尔泰(Voltaire, 1694-1778)

伏尔泰(Voltaire)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 哲学家, 主张开明君主制, 信奉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的经验论, 两次被捕入狱, 后被逐出国, 著有《哲学书简》、哲理小说《老实人》及历史著作等. 敌对圣经的伏尔泰曾说: “到了下一个世纪, 世上将不会有一本圣经存留.” 论到这位法国名噪一时的唯理哲学家, 马有藻写道: “他口出狂言地说: ‘教会是12门徒所创立, 只要我一人就可以将他们打倒, 我预言50年后, 圣经将成古董, 在博物馆供人凭吊.’”[24] 张之宜也指出伏尔泰曾说: “百年以后, 圣经就要被放进博物馆里去了.”[25]

 

大言不惭的伏尔泰于1778年离世. 神使极其讽刺的事发生了: 他死后50年, 他的印刷所和他自己居住的地方, 都被(瑞士)日内瓦圣经公会(Geneva Bible Society)买下, 作为圣经仓库, 并用他的机器大量印刷圣经! 伏尔泰若还活着的话, 必为此气得咬牙切齿! 不仅这样, 英国政府于1933年12月24日, 以50万美元的价格, 从苏联人手中买得极有价值的《西乃抄本圣经》(Codex Sinaiticus). 就在那同一日, 伏尔泰作品之首版, 在巴黎书店只卖1角1分而已. 再者, 伏尔泰的许多作品现今在市场上已经难寻(就快放进博物馆了!), “但圣经迄今历久弥新, 始终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一本书, 每年销量不下300万册, 被翻译成1,500多种语言.” 圣经真是名符其实的“书中之书”. 如果伏尔泰今日目睹这一切, 他必对自己当初的狂言羞愧得无地自容.[26]

 

可拉特(Sidney Collett)在《圣经注释》(All About the Bible)一书中有段精彩的述评: “伏尔泰(Voltaire)这位法国著名的无神论者死于公元1778年, 生前他曾预言, 在他死后100年, 基督教将不复存在, 只成为历史. 但历史胜于雄辩, 伏尔泰已经成为历史人物, 而圣经的流通量仍继续在各地有增无减, 并且借它把福音与祝福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举例来说, 在桑给巴尔(Zanzibar; 属非洲坦桑尼亚东北部)昔日的贩奴市场上, 筑起了英国最宏伟的教堂, 当年用来鞭打奴隶的地点如今立起了圣餐桌! 这类例子在世界上真是不胜枚举. … 有人说得好: 想要禁止圣经的流通, 就如叫众人用肩膀抵住太阳的火轮, 企图禁止它运行一样.”[27]

 

(b)       潘恩(Thomas Paine, 1737-1809)

18世纪末期, 美国哲学家托马斯·潘恩(或译“佩恩”, Thomas Paine)[28]出版了他的名著《理性时代》 (The Age of Reason, 1793), 大大影响美国的思想潮流. 他认为“人只要多运用理性, 就会发觉圣经是不可靠的. 他得意忘形地说: ‘只要给我5年时间, 无人能在美国境内找到5本圣经.’”[29] 他还嚣张地说: “我已经仔细地查考圣经中的错漏, 好像一名伐木工人, 拿着斧头进入森林一样. 我把它们一棵一棵地砍倒; 它们都倒在那里, 以后永远不会再生长了.”[30]

 

潘恩以为他已成功砍倒圣经, 殊不知他在1809年因酗酒而葬在坟墓以后, 自己永不能再起来, 但圣经的销量却空前地增加. 这事印证了那位曾征服欧洲大片领土的法兰西帝国君王拿破仑(Napoleon, 1769-1821)[31]对圣经的评语: “圣经不只是一本书, 更是一种实际的能力, 可以征服一切反对它的人.”[32] 更想不到的是, 潘恩的子孙佩里·潘恩(Perry Paine)竟成为基督信仰护道学(护教学)的一代宗师, 为圣经的真理竭力争辩!

 

(c)        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

休谟是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 认为知觉是认识的唯一对象, 否认感觉是外部世界的反映, 主要著作有《人性论》、《人类理智研究》等. 这位英国苏格兰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是一个经验主义者, 主张检验和整理的事实与历史的证据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在他的哲学系统中, 自然律便是秩序的骨干, 所以他对任何容许有神或神迹的思想都抱着敌对的态度. 因此, 他对圣经持有怀疑和轻视的心态, 并宣告说: “我看见基督教(基督信仰)如太阳下山了.”[33] 可是事实证明, 基督信仰在18和19世纪因圣经广泛流传而大得复兴. 休谟的眼力相当短浅, 误将日出作日落, 曙光作晚霞, 他实在需要换副新眼镜!

 

赫斯丁(H. L. Hastings)对圣经在屡经无神论者及怀疑论者的攻击及批判之下仍能矗立不倒, 作了强而有力的阐明: “1800年来, 许多不信圣经的人竭力驳斥圣经, 想推翻圣经, 但圣经却仍如磐石一般的矗立不移. 它的流通量增加, 如今更为人所爱读及爱戴. 不信圣经的人对圣经之攻击诚如用小铁锤敲打埃及金字塔一样, 结果实在微不足道. 当法国的君主提议迫害国内的基督徒时, 一位老政客兼战士对他说: ‘陛下! 神的教会是块铁砧, 曾磨损尽许多的铁锤.’ 正是如此, 不信圣经之人的铁锤都被磨损了, 而铁砧却依然长存. 如果圣经不是神的书, 人们早就把它摧毁了. 帝王与教皇, 国王与祭司, 诸侯及统治者都想要毁灭圣经, 如今他们都已过世, 而圣经却依然存在.”[34]

 

           

(D)       结语

论到圣经的不灭性或永存性, 马有藻贴切表示: “历世历代以来, 多少人千方百计地逼迫圣经, 逼迫者一个个倒下来, 那些怒骂圣经的狂夫和耀武扬威的君王, 亦已朽坏在尘土里, 然而圣经却仍屹立不移, 像个不倒翁. 它多次被投在海里, 却不没顶; 屡次被丢在野兽群中, 却不被吞食; 它曾尝过各种致命的毒药, 却不受害; 被人用铁链锁在牢狱内, 却又自由地走出来; 被人吊起, 人以为它死了, 却又跳跃行走; 被投在火中焚烧, 人以为它成了灰烬, 怎知它又从灰烬中出来, 若无其事; 它被砍成碎块, 碎肉却又合起来, 长成健壮的身躯. 暴力不能摧残它, 哲理不能反驳它, 这真是一件难以解释的事.” 圣经具有独一无二的不灭性, 因为它是神的话语! “草必枯乾, 花必凋残, 惟有我们神的话, 必永远立定”(赛40:8);  “耶和华阿, 你的话安定在天, 直到永远”(诗119:89).

 

让我们以兰姆(Bernard Ramm)的话作为结束: “圣经的丧钟响过千万次, 送葬的行列聚集了, 墓碑上的文字也雕刻好了, 葬礼词也宣读过了, 可是, 尸体从未长眠于此. 没有任何一本书, 像圣经这样被宰割、被刃杀、被考察、被查缉、被诽谤. 有什么哲学、宗教、心理学、古典或现代的诗词书籍曾经经历这么多的集体攻击? 被如此刻毒地批判过? 如此彻底的摧毁过? 人对其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行、每一个字都不肯轻易放过? 然而, 如今圣经仍为数以百万计的人所爱、所读、所研究、所传扬, 而乐此不倦.”[35] 

 

 


[1]               张之宜著, 《中国五经与旧约探微》(台北: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90年), 第1页.

[2]               马有藻著, 《读经乐  —  实用读经攻略》(台北:天恩出版社, 2004年), 第111-112页.

[3]               同上引, 第112页.

[4]               公元303年, 戴克理先大帝下旨: “将所有的基督徒及他们的圣经予以摧毁.” 并传令各地各方: “申令将所有的教堂与圣经焚烧; 凡信基督的人, 在朝者失其官职, 在野者失其自由.”

[5]               里程著, 《游子吟 — 永恒在召唤》(美国: 使者协会[AFC], 2002年增订版), 第56页. 关于异象出现的时间有两个不同记载: 一是“正午”, 另一是“晚上”. 根据马有藻, 君士坦丁是在“与蛮族交战不利的晚上, 他信步在营外苦思对策, 忽见天空有十字架出现的奇景, 并有声音发出: ‘靠此你可得胜.’” 见马有藻, 《读经乐  —  实用读经攻略》, 第113页. 异象发生的时间虽然不同, 重点却是一样, 即君士坦丁见到十字架的异象, 受启发靠它战胜敌人. 

[6]               威明顿著, 《威明顿圣经辅读: 卷下》(香港: 种籽出版社, 1986年), 第958页.

[7]               麦道卫著, 《新铁证待判》(香港九龙: 福音证主协会, 2004年简体字版), 第60页.

[8]               马有藻,《读经乐 — 实用读经攻略》,第114页.

[9]               斯大林(另译“史达林”, Joseph Stalin, 1879-1953)是苏联共产党总书记(1922-1953)、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41-1953), 著有《列宁主义基础》、《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

[10]             列宁(Vladimir Ilyich Lenin, 1870-1924)是苏联共产党组建者和苏维埃国家缔造者, 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革命说, 十月革命后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1917), 提出新经济政策(1921), 倡导建立第三国际(1919), 其著作被汇编为55卷的《列宁全集》

[11]             威明顿著, 《威明顿圣经辅读: 卷下》, 第960页. 此书译自威明顿于1984年所著的Willmington’s Guide to the Bible, 所以这项民意调查是在1984年左右进行的.

[12]             马有藻, 《读经乐  —  实用读经攻略》, 第114-115页.

[13]             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1329/1330-1384)是英国神学家、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 他勇敢批判天主教会的错误信仰与行为, 所以其著作被天主教谴责为异端. 他最大的贡献, 是把圣经译成英语, 使一般平民也能阅读和明白圣经. 其追随者世称为“罗拉德派”(Lollard).

[14]             威克里夫于1383年将新约翻译成英文, 罗马教会立刻传令捉拿他.

[15]             胡斯(John Hus/Huss, 1372-1415)是捷克爱国者和宗教改革家, 布拉格伯利恒教堂教士, 反对天主教会的专制压迫, 评击教士的奢侈堕落及教皇售卖“赎罪券”, 主张宗教改革, 但遭诱捕, 被判火刑处死. 胡斯也是威克里夫的门徒, 效法他为圣经真道而殉道.

[16]             富勒(Thomas Fuller, 1608-1661)是英国教士和学者, 编著《英格兰名人传》《神圣之国》及《不列颠教会史》等.

[17]             H. L. Willmington, Willmington’s Guide to the Bible (Illinois: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84), 第812页.

[18]             例如威克里夫的译本在太6:9-15的“主祷文”如下: “Our Fadir that art in hevenes, halewid be thi name; Thi kingdom comme to, Be thi wille done in heven so in erthe; Gyve to us this dai oure breed …”

[19]             即在伦敦圣保罗主教堂(St. Paul’s Church)附近.

[20]             上述米勒的记载引自威明顿著, 《威明顿圣经辅读: 卷下》, 第959-960页.

[21]             陈福中编译, 《丁道尔小传》(香港九龙: 基督徒出版社, 2003年), 第1页.

[22]             马有藻,《读经乐 — 实用读经攻略》,第116页.

[23]             同上引, 第110页.

[24]             同上引, 第116-117页.

[25]             张之宜和马有藻对伏尔泰所言的记述有所出入(前者是“50年后”, 后者则是“百年以后”), 看似彼此冲突, 但两者很可能都是正确的, 只不过是伏尔泰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内, 说出以上两句“在时间方面不同, 重点却相同”的话.

[26]             见 威明顿著, 《威明顿圣经辅读: 卷下》, 第960页; 张之宜著, 《中国五经与旧约探微》, 第2页; 里程著, 《游子吟 — 永恒在召唤》, 第56页.

[27]             麦道卫著, 《新铁证待判》, 第60-61页.

[28]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 1737-1809)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英国政论家. 他是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发表名作《常识》(Common Sense, 1776), 号召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 参加北美独立战争, 著有《人的权利》(The Rights of Man, 1791)《理性时代》 (The Age of Reason, 1793)等. 他主张妇女解放, 废除奴隶制度(这两点是好的), 但他也提倡“自然神论”(deism, 或称“理神论”), 即提倡以理性为宗教的基础, 认为上帝创造世界后即不再干涉世界, 任由世界按自然规律运作, 此乃违反圣经的教导(参但4:17; 约3:16). 更可惜的是, 他不信圣经是可靠的, 极力反对它.

[29]             马有藻,《读经乐 — 实用读经攻略》,第117页.

[30]             威明顿著,《威明顿圣经辅读:卷下》,第960页.

[31]             拿破仑(Napoleon, 1769-1821)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1804-1814; 1814-1815), 发动雾月18日政变(1799), 1803-1815年占领了欧洲大部分领土, 自任第一执政, 称帝(1804)后颁布《拿破仑法典》.

[32]             James C Hefley, What’s So Great About the Bible? (Elgin, IL: David C. Cook, 1969), 第71页.

[33]             马有藻,《读经乐 — 实用读经攻略》,第117页.

[34]             麦道卫著, 《新铁证待判》, 第61页.

[35]             里程著, 《游子吟 — 永恒在召唤》, 第56-57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