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讲道: 天粮品尝篇(示范五): 标题式/专题式
编者注: 我们必须重视“释经讲道” (Expository Preaching, 英文有时称之为Expository Sermons), 因为它是圣灵使用来复兴和造就召会的一种讲道方式.[1] 赖若瀚在其著作《食经讲道》一书提出释经讲道的十大步骤. 我们已在之前的《家信》探讨了释经讲道的第一至第十步骤(即选取经文、解释经文、找出主题、写下大纲、加插例证、遣词用字、会众情况、列出应用、结论归纳和引论题目). 我们也用了三期谈到“不同菜色篇”(即标题式、叙事文和第一人称的释经讲道). 过后我们再用四期谈论“佳肴宴客篇”(即讲道的方式、技巧、热诚和铺排). 接着, 我们用一篇谈到“餐后评估篇”, 以探讨讲道整体的评估. 最后, 我们来到释经讲道示范的“天粮品尝篇”, 共有六篇, 本期是第五篇 — 标题式(专题式)释经讲道的讲章范文.[2]
(文接上期)
(G) 天粮品尝篇
(G.5) 标题式 释经讲道讲章
(A) 讲章内容
讲题: “谁主明天” (太6:34; 雅4:13-15)
经文:
- 太6:34: “所以, 不要为明天忧虑, 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 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 雅4:13: “嗐! 你们有话说: ‘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 在那里住一年, 作买卖得利.’ ”
- 雅4:14: “其实明天如何, 你们还不知道. 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 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 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 雅4:15: “你们只当说: ‘主若愿意, 我们就可以活着, 也可以做这事, 或做那事.’ ”
- 雅4:16: “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 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
(引言) 英国广播公司在2012年年初发表一篇文章, 预言在100年后将会有20个重大改变. 有些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 因为基因与机械人工程, 将来会制造出一种活到永远的人类. “你相信吗?” 我不相信! 因为圣经说: “按着定命, 人人都有一死”(来9:27). 但如果、或者、万一、也许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带着罪性的人类能活到永远, 将会是一项更大的咒诅!
- 人可以用思想来沟通. 如果我想请我的太太为我倒一杯咖啡, 我会将讯息“叮”一下传给她. 但她没有空, 就“叮”一下传回来, 说: “我没有空, 你自己去倒吧!” 请问: “这样用思想来沟通, 好不好呢?” 我认为不好, 因为若是一个不巧, 将隐私也传出去了! 我们不是常常传错电子邮件吗?
- 全球只有一种货币. 不知道是美金或是人民币. 文章里没有说.
- 世上只有三种主要语言: 英语、西班牙语, … “你猜第三种是什么?” 答案是中国人说的普通话! 读者大约都乐见其成吧?
(从引论转接到本论) 我心想: “我连明天如何都不知道, 更不必谈百年之后的事了!” 而且, 那时我都不存在了, 写这篇文章的人自己也不存在了, 写下这些只是用来满足一下好奇心而已.
历世历代, 人们用各式各样的方法, 想要知道明天的事. 如: 求神问卜、占星拆字、看风水、算命看相、看水晶球、看通胜, 甚至连基督徒也随意翻开圣经章节, 还美其名为“寻求神的旨意”. 但无论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依然不得要领. 对于“明天”, 我相信大家都会感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既期盼又疑惑, 让人不知道怎样面对.
我想请问, 有谁今早起来是充满兴奋地说: “感谢主, 又是新的一天啦!” 在我们中间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等待会众回应, 或者有一至两位是这样的.) 又或者你早上起来, 对着镜中人说: “又是一天了, 怎么办呢?” 有没有这样的人? (等待会众回应, 或者有一至两位是这样的.)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对一天又一天的来临都感到麻木了. 对吗? 反正每天就是这样过, 谈不上什么起劲与不起劲, 只有无可奈何地迎接新的一天.
世上的人对“明天”基本上存有两种态度: “为明天忧虑”或“为明天自夸”. 请问: “面对无定的明天, 有把握的人占多数呢? 还是忧虑的人占多数呢?” 我想应该是为明天忧虑的居多吧?
我们不能掌握明天, 甚至连下一秒钟的变化都无法预测. 因为过去的失败与挫折, 加上不如理想的环境, 我们比较容易会“为明天忧虑”.
今天我要从两段经文中送四句话给大家. 盼望聚会结束后, 大家能够牢记在心, 作为日后的提醒.
(用演绎法, 先讲出第一大段的要点) 先送给大家的第一句话: “不要为明天忧虑”.
主耶稣在马太福音6:4的上半节说: “所以, 不要为明天忧虑, 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
“一天”是怎样计算的呢? 标准答案是: “地球自转一周, 是为一天.” 那么, 当“今天”的周期过去, 即是“明天”的周期的开始. 人习惯用“天”来计算时间, 因此用“今天”、“明天”来说明时间的单元. 其实, “明天”就是下一个时间单元, 代表着“明秒”或“明分”, 意即是“下一步”.
“明天”有如神秘的洞穴, 没有人能预知里面藏着什么. 可能有珍贵宝藏, 又或是有毒蛇猛兽. 但无论如何, 你我都必须穿过它. 孔子说: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这句话似乎与主耶稣说的“不要为明天忧虑”不一致. 到底要不要为明天忧虑呢?
其实, 孔子说的“虑”, 是比较正面的, 指为着将来做出“计划”. “计划”是正面的, 而“远”包括长久的时间与深层的程度, 是日常生活与人生的必须; 但合起来的“忧虑”是负面的, 应该尽量避开.
我甚少对情绪上的状态下定义, 因为很难分析得清楚. 但为了让大家对“忧虑”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让我们试着为“忧虑”下一个定义. “忧虑”是一种消极的脑部活动, 它“意识到一些尚未存在或即将来临的危机”, 而不知所措地想去减低它发生的可能性.”(参 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 ed. Walter A. Elwell, 第62页).[3]
由此可见, “忧虑”专门从坏的方面打算, 所担忧的经常是“尚未存在”或“可能性偏低”的事情, 人们为了这些事, 虚耗了许多精力.
主耶稣为什么劝导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呢? (指出不要为明天忧虑的第一原因) 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如何, 而且“为明天忧虑”其实无济于事, 毫无建树, 事后证明所思所想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有两句广东俗语说: “若知明天事, 世上无穷人.” 一个料事如神的人, 当然不会穷. 试想像你能知道明天股票行情的走势, 或是明天彩票中奖的号码, 必然会发大财. 但这是极不可能的事. 因为, 确实没有人能知道明天会如何.
根据一项追踪调查的统计, 发现人的忧虑绝大部分是不会发生或无法改变的事情.
- 百分之四十从来不会发生
- 百分之三十已经发生, 无法弥补
- 百分之十二有关别人的看法与批评, 即或虚伪或部分属实, 也无法改变
- 百分之十关于自己的健康, 可能会更坏, 却连医生也说不准
- 只有百分之八才是有可能发生, 真正需要我们预做准备的.
总括来说, 我们所忧虑的事, 有百分之九十二从来不会实现或是不能改变. 然而, 我们却用百分之一百的时间与精力, 去面对只有百分之八可能发生的事情, 你认为划算吗?
- 譬如说, 今天阳光普照. 忧虑的人却说: “没错, 但明天会下雨啊!” 忧虑是借用明天的黑云, 来遮盖今天的太阳, 耗尽今天的力量, 无法享受当下. 划不来!
- “为明天忧虑”是对未来的烦恼预付利息, 而这些利息是拿不回来、是白缴的、浪费的. 划不来!
- 忧虑让人好像坐在摇椅上, 卖力的动作没有带我们到任何地方, 只是停留在原地. 划不来!
为什么人明知为明天忧虑无济于事、毫无益处, 而仍要忧虑呢? 因为我们在有意或无意之间, 希望掌控自己的前途. 一旦事情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下, 就觉得失去保障, 没有安全感, 忧虑就油然而生.
主耶稣为什么劝导我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呢? 除了忧虑无济于事之外, (指出不要为明天忧虑的第二原因) “为明天忧虑其实是无止境的”. 当“明天”来临成为“今天”的时候, “明天”是否已经消失了呢? 没有! 因为还是有一个“明天”等在那里, 只不过它之前叫“后天”, 现在改为“明天”了. 一天一天, 永无止境.
请问: “你要将今天的力量耗尽在为明天烦恼吗?” “你要活在永无休止的忧虑中吗?” 这显然是亏本生意, 而且是血本无归的. 没有人愿意做亏本生意的, 那么就请你接受主耶稣的吩咐: “不要为明天忧虑,”
(用演绎法, 讲出第二大段的要点) 要送给大家的第而句话是: “不要为明天自夸.” “为明天自夸”刚好是“为明天忧虑”的另一个极端.
雅各曾描述一个生意人对明天的憧憬. 雅各书4:13-14说: “嗐! 你们有话说: ‘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 在那里住一年, 作买卖得利.’ 其实明天如何, 你们还不知道. 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 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 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设想这个生意人, 他计划要到某城去做生意, 而且要在那里住上一年. 在雅各的时代, 交通当然不像现在方便. 要做生意, 就要穿山越岭、长途跋涉、路上险阻重重, 走一趟可能要花上几个月. 因此, 每次出门都要先作出周详的计划. 这人对前面的一年既然做好了计划, 就有把握做买卖可以得利, 而且一切都会按照他的计划成就. 他对明天有盼望、有憧憬, 他确信靠自己的资源、经验与能力, 可以征服明天.
为前途作出计划, 本身并没有问题. 问题出在第16节: “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 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 雅各不是反对人为明天做计划, 他针对的是错误的动机与心态. 说这话的人认为他自己已能掌握一切, 连明天都掌握在他手中. 因此对前景大有信心, 就大言不惭, 张狂夸口.
为什么我们不要“为明天自夸”呢? 雅各说: “其实明天如何, 你们还不知道!”(雅4:14) (指出“不要为明天自夸”的第一原因) “明天根本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旧约箴言书也有类似的话. 箴言27:1说: “不要为明日自夸, 因为一日要生何事, 你尚且不能知道.” 没有人可以知道明天怎样, 或是担保自己见得到明天的来临. 对我们有限的人来说, 明天永远只是一个未知数, 不能算在自己的账上.
有一个法国人, 从47岁起, 每月付一位90岁的老妇人一笔费用, 为要保证在她死后可以迁入她的公寓. 但30年后, 他77岁离开世界时, 他还没有机会搬进去, 因为这老妇人竟然离奇地长寿, 活到120岁. 他白白交了30年的钱.
最近看了一个有关香港退休计划的特辑. 报说, 按照现时香港人平均的死亡年龄及退休年龄, 加上通货膨胀的情况计算, 一个香港人在退休后若没有二千万港币(250万美元), 很难好好过活. 对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 这实在是天文数字! 我自己就只能抱着一种心态: “靠主, 船到挢头自然直!”
然而, 对于资产超过250万美元的人, 是否退休之后就没有问题呢? 是否就可以对退休生活充满把握呢? 就算具备了足够的金钱, 它真的是你的保障吗? 会不会遇到一些突发的情况, 例如: 股票暴跌、罹患重病、遇人不淑、作出一个愚蠢的决定等, 让你预备的也不足应付呢? 弟兄姐妹, (重申“不要为明天自夸”的第一原因) “明天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啊!”
为什么不要“为明天自夸”呢? 雅各指出第二个原因是: (指出“不要为明天自夸”的第二原因) “我们的生命是脆弱的”. 雅各书4:14说: “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 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 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生命是什么?” 这个课题, 不知难倒了多少历代的学者哲士. 雅各在这里没有提供生命的意义或来源等问题的答案, 只从实际的观察指出人生的变幻无常: “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 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圣经常用“云雾”来形容生命的短暂与虚幻. 巴勒斯坦的早晨常有薄雾, 但太阳出来之后, 就不见踪影. “云雾”不实在、虚幻、无定、暂时、无法掌握; 它短暂地出现片刻, 一下子就消失于无形.
几年前看中国的“春晚”(春节晚会)节目, 有一段特别传神. 有位演员说: “晚上睡觉, 明天醒过来, 一天过去了.” 他接着说: “晚上睡觉, 明天没有醒过来, 一辈子过去了.”
请问: “你能担保明天会醒过来吗?” “你有把握脱了鞋子上床, 明天一定会再穿上吗?” (停顿一下, 让会众思考) 有人会说: “我生命中许多个‘明天’都变成了‘今天’, 而且许多个‘今天’都过去, 成了‘昨天’. 生命的巨轮不断地转动, 我相信‘明天’必定会来临. 只不过是又一个‘明天’, 有那么难吗?” “真的那么容易, 那么确定吗?” (停顿一下, 让会众思考)
我在神学院的教授同事, 有一天早上打电话给我, 说快要天亮的时候, 忽然感到他的太太在床上剧抖了几下, 然后就没有动静了. 他感到不妙, 赶紧电召救护车, 到医院后发现她脑溢血, 就这样被主接去了.
没有人有把握明天必定会来临, (重申“不要为明天自夸”的第二原因)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脆弱的”, 所以不要为明天自夸.
除了“不要为明天忧虑”, “不要为明天自夸”之外, 我现在要送给大家第三句话: (用演绎法, 讲出第三大段的要点) “谦卑将明天交在主手里”. 雅各书4:15说: “你们只当说: ‘主若愿意, 我们就可以活着, 也可以做这事, 或做那事.’ ”
人生虽然好像云雾的无定与飘忽, 基督徒却不能持宿命论的观点, 认为就只有认命了. 雅各说信徒要积极活在世上, 并持守一种属天的观点: “你们只当说… .” 这是对无法预知的明天的正确态度. 我们当说: “主若愿意, 我们就可以活着, 也可以做这事, 或做那事.” 这句话是全段关键所在, 是宣告基督徒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表明要将神放在生命的方程式里.
主耶稣曾讲述一个“无知财主的比喻”(路12:16-20). 这财主有众多田产, 他看见收成丰富, 仓储不足应付, 因而作出扩建仓房计划. 他对自己的计划感到十分满意, 就对自己的灵魂说: “灵魂哪, 你有许多财物积存, 可作多年的费用, 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路12:19).
按人的标准看来, 这个财主很有先见之明. 他预先计划, 懂得投资, 有生意头脑, 为什么主耶稣却说他是个“无知的财主”呢? 我们千万不要效法“无知的财主”的“无知”, 因为他竟然有两方面的无知.
“无知的财主”看自己的田产丰盛, 而满足地对自己灵魂说话. 他不懂得物质只是物质, 不能填补灵魂的需要, 两者相差10万8千里. 他只知一头栽进世界里, 要拼命赚钱、出人头地. 不错, 他爬上了成功的楼梯, 挤入了上流社会, 他以为他的灵魂会因此而受益. 殊不知, 他的灵魂是空空洞洞的. 正如主耶稣说的: “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12:15).[4] 不要像无知财主的无知, (指出“谦卑将明天交在主手里”的第一原因) “不要以为物质的丰富可以填补灵魂的欠缺”.
我们中间或许有未信主的朋友, 要知道无论你在世上何等成功, 若是没有为你的灵魂的归宿早做准备, 最终会落入到“无知财主”的光景. 那么要怎样预备呢? 请你来接受耶稣基督做你个人的救主, 让祂的宝血洗净你个人的罪, 以祂的新生命取代你的旧生命, 让你成为新造的人.
对于已经信主的弟兄姐妹, 请注意不要一头栽进到江湖里, 一身沾染了江湖的铜臭, 而基督的香气却荡然无存, 那不是神所喜悦的人生哲学. 你要为你的灵魂着想, 追求灵命成长, 参与神国度的事工, 让你的身、心、灵都得健壮.
另外, “无知的财主”认为生命在自己手中. 直到创造主对他说: “无知的人哪, 今夜必要你的灵魂; 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路12:20). 他无知地以为他美满的人生可以一直延续, 更好的明天必定来临, 却不知神才能主宰他的“明天”.
生命在神的手里, 前途也在神的掌握之中. 自然也要承认“明天”在主手中. 若非经过祂的允许, 我们连今天的门槛都跨不过. 因此, 要让创造的主介入我们的生命与计划. (指出“谦卑将明天交在主手里”的第二原因) “不要忘记将神放在人生的方程式里.
弟兄姐妹, “你是否将神放在你人生的方程式, 并且放在首位呢?” 你愿意谦卑地将你的明天交在主的手里吗?
最后, 我要送给大家的第四句话是: (用演绎法, 讲出第四大段的要点) “靠主活好今天.”
让我们再回到马太福音6:34的下半节, 主耶稣说: “一天的难处, 一天当就够了.” 人一辈子要面对“三天”: 即“昨天”、“今天”、“明天”. 请问这“三天”中哪一天最重要呢? 当然是“今天”最重要. 因为“昨天”已经成为历史, 无法改变; “明天”还没有来, 无法掌握. 只有“今天”是属于我们的!
我们当以什么态度面对“今天”呢? (指出“靠主活好今天”的第一态度) 先要“学会只担当一天的难处”.
活在世上的人, 经常活在一种人生程式里: “一天的难处 + 明天的忧虑 + 可能的难处”, 这等于“无穷尽的难处, 重压难当”! 请问在我们中间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停顿一下, 让会众思考) 相信不但有, 而且不少.
“一天的难处”无论是多重的负担, 只要是限于一天, (一般情况下)人应该都能负担. 若是加上“明天的忧虑”, 若再加上“昨日的负荷”与“可能的难处”, 相信再坚强的人也会感到百上加斤、负担乏力. 这等于是“超载”.
若是车子“超载”, 车子会压垮. 若是飞机“超载”, 飞机会失事; 若是桥梁“超载”, 桥梁会倒塌; 那么, 人若是“超载”会怎样呢? 轻的会患上忧郁症, 重的会精神崩溃.
主耶稣看见这种人生程式的危机, 因此祂提出另外一种程式: “一天的难处 – 明天的忧虑 + 神的恩典”, 这就等于“无穷的福气, 自由又奔放”!
主耶稣在讨论“不要忧虑”时, 曾说: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 也不种, 也不收, 也不积蓄在仓里, 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 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太6:26). 人生必须加上神的恩典与看顾, 才能有力承担责任. 你愿意过自由奔放的生活吗? 就请记得主耶稣的话: “一天的难处, 一天当就够了.”
我们当以什么态度面对今天呢? 除了先“学会只担当一天的难处”, (指出“靠主活好今天”的第二态度) 还要“尽上责任, 活好今天”.
在实际生活中, 有人面对困难时, 可能心里会说: “除非是超人或不食人间烟火, 不然, 怎么可能没有忧虑呢?” 我能体会这种心情, 在面对问题或开始快要忧虑的时候, 我建议大家用三个实际的步骤来活好今天: 就是“接受”、“处理”与“交托”.
最近我做完体检, 医生看着报告说道: “按照你的血糖指数, 若照过去三年攀升的趋势继续下去, 五年后你将会有糖尿病.” 听到这样的消息, 弟兄姐妹, 你会有什么想法呢?
当时, 我第一个反应是不太能接受: “我又没有吃太多糖分高的食物, 为什么血糖指数会节节上升呢?” 虽然如此, 还是得接受这体检结果. 不要埋怨说: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神不照顾我?” 也不能采取“鸵鸟政策”, 当事情没有发生. 我必须接受事实.
第二个步骤是“处理”. 我接着问医生: “我可以做什么来减低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 医生说可以做三件事: “第一, 减少吃含糖分的食物; 第二, 经常运动; 第三. 半年后再回来复检.”
我心想: “这些应该都可以做得到. 虽然心中不太愿意, 但我决定将每早一杯心爱的奶茶减少到每星期一次. 再按医生指示, 每周走路五次, 每次约半小时. 最后记得半年后再复检.”
第三个步骤是“交托”. 该知道的已经知道了, 能做的开始做了, 就不要再忧虑了. 但面对一些不能改变的情况, 该怎么办? 其实没什么好办的了, 只好交托给主. 马太福音6:26说: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 也不种, 也不收, 也不积蓄在仓里, 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 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若不交托, 天天想到五年后可能会患上糖尿病, 因而睡不着、吃不下, 那又何苦呢? 我无法掌握的事, 交给主去处理吧.
如果一年之后血糖指数没有下降, 反而攀升, 那怎么办? 只有再次“接受”, 继续“处理”, 也不断“交托”. 如果或者五年后真的罹患糖尿病, 又怎样办? 无他, 得继续“接受”、“处理”与“交托”. 如果或者万一也许有一天因糖尿病而离世, 如何是好? 别无他法, 就只有“接受”, 不过不必“处理”了, 留待别人去“处理”, 也不需要再“交托”, 因为已经面对面见主了. 若不是按这些步骤处理, 怎能心情释放地活好每一天呢?
(结论) 2002年, “圣言资源中心”借用了一个场地作为每年年初的同工退休会. 当天, 我们夫妇开车前往. 进了院区大门, 地图显示要走一条上山的坡路. 走上去才发现是一条窄路, 左边是悬崖, 右边是峭壁, 十分危险. 后来更发现那是一条单行道, 若是前面有车下来, 避无可避, 我自知我的驾车技术, 没有把握在这条山路上倒退. 当时, 不免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 在进退两难之际, 心中祈祷说, 相信这么清早, 应该没有车子从上面下来吧! 就靠着信心, 硬着头皮前行.
走了一阵, 忽然眼前一亮, 我们夫妇同时发出赞叹, 原来上到了小山的山顶, 居然一片好风光, 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有序的房屋, 修剪美丽的青绿草地, 划好线的宽大停车场. 心想, 为什么不好好修理这条路, 让人走得舒畅呢?
因为我们是最先到达的, 就用手机通知所有的同工, 要他们小心这条上来的路. 不过, 可以放心, 没有车要下去, 可以安心地驶上来. 要离开的时候, 我们请一位同工先走到山下, 然后打电话告知: “没有车子上来, 可以安心下来了!” 我们整个车队才一部跟一部地下去.
(用问题向会众发问, 让会众默想思考) 弟兄姐妹, 你的人生是否充满忧虑与恐惧? 若是有主走在我们前头, 祂又清楚知道前面的路况如何. 那么, 你还需要担忧吗? 无论路是弯路、窄路、单行路、险路, 甚至是穷途末路, 只要有来自上头的指示, 我们就可以按照指示, 安然前行. 弟兄姐妹, 你愿意借着“接受”、“处理”与“交托”这三个步骤, 将你的忧虑交托给神吗?
(向会众发出呼召. 让会众安静祈祷回应) 当司琴开始弹奏的时候, 有一分钟的时间, 可以让大家安静祈祷. 这是你与主之间的时刻, 请将你想对主说的话, 直接说出来吧! 若有要交托给主的重担与忧虑, 就交托给祂吧! 不要再迟疑犹豫了!
(布道信息的结论)【若是布道会, 可以减去上文的结论这一段, 然后加上下面一段】
* 不要把信仰的事推到明天去
在座的各位慕道朋友, .我们要靠主活好今天, 关键是要认识神、认识主耶稣, 将神以及主耶稣放在我们人生的方程式里. 不要像那无知的财主一样的自以为是, 却只是落空. 对信仰的事, 我们经常都倾向于今天不做决定, 把它推迟到明天去. 结果如何呢?
清代人钱鹤滩曾写了一首“明日歌”.[5] (若是多有年长的, 又中文底子好的会众, 可以将原文读出, 不然, 就只读语译文即可)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 ~ 《明日歌》”
语译如下: “明天过去又是明天, 明天是那么多, 如果我们一辈子都在等待明天, 那么势必虚度光阴, 一切事情就会错过机会. 一般的人苦于被等待明天所累, 春去秋来衰老将到, 早上看流水迅速向东奔逝, 傍晚看太阳瞬息间向西坠落,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明天呢? 请你听取我的《明日歌》吧.”
《明日歌》是一首劝诫诗歌, 言简意赅, 寓意深刻. 它说明很多人的时间是在等待明日中白白流逝的, 结果虚度一生, 一事无成. 全诗告诫人们: 不要养成因循拖延的恶习, 不要虚度光阴, 不要把今日该完成的事推到明日去做, 因为明日还是未知数. 要珍惜时间, 否则就会遗恨终身.
多年前看过一联漫画, 分为三个幕景.
- 第一幕: 有个年轻人坐在桌子后边, 耶稣基督站在他身旁, 邀请他接受救恩. 他很客气地推辞了, 因为他刚刚开始一份好工作, 没有时间思考信仰的事情, 把它推到明天.
- 第二幕: 这人已经步入中年, 他已经飞黄腾达, 穿著光鲜高贵, 他宽大的办公桌上面堆满了文件和报告. 耶稣基督仍然站在他身边, 提醒他去思想灵魂永远归宿的问题. 但他仍是同样的回答: “没有时间… 很忙… 明天再说吧!”
- 最后一幕: 这个商人已经年老、消瘦、驼背、面色苍白, 仍俯伏在同一张办公桌上. 站在他身边的不是救主耶稣, 乃是一具名为“死亡”的丑恶骷髅. “死亡”向他招手说: “我们该上路了吧!” 这位成功的商人, 带着惊惧的神情对他说: “走开! 我并没有请你来.” 但是, “死亡”拒绝离开, 坚持要即刻带他走. 对于“死亡”的邀约, 没有人可以拒绝的.
(最后呼召) 各位朋友, 请把握今天接受耶稣基督作你个人的救主吧! 明天不属于我们.
圣经又提醒我们说: “你趁着年幼… 当记念造你的主”(传12:1). 我们都要趁着有光的时候, 就要相信接受主, 趁早, 不要拖延. “看哪! 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 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6:2).
(讲员可以带领会众决志, 并作出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的祷告)
(B) 讲章主题与大纲
- 主题: “谁主明天” (太6:34; 雅4:13-15)
- 大纲:
(一) 不要为明天忧虑(太6:34上)
- 为明天忧虑无济于事
- 为明天忧虑是无止境的
(二) 不要为明天自夸(雅4:13-14)
- 明天如何, 我们还不知道
- 我们的生命是脆弱的
(三) 谦卑将明天交在主手里(雅4:15-16)
- 不要以为物质的丰富可以填补灵魂的缺欠
- 不要忘记将神放在人生的方程式里
(四) 靠主活好今天(太6:34下)
- 学会只担当一天的难处
- 尽上责任, 活好今天
(五) 不要把信仰的事推到明天
- (布道信息的结论)[6]
[1] 鲍曼(Daniel Baumann)在《当代传道入门》中指出, “释经讲道是根据一段至少两节的经文, 讲道的主题与主要的分段都从经文而来. 经文的中心思想只出自经文, 并不倚重其他的经文. 讲道(指释经讲道)本身具有一个主题, 而且尝试要表达一个从古至今都真确无误的信息. 它不是逐节地解经, 亦不是纯粹解经或是将个别主题中的不同思想放在一起. 信息有一个单独主题, 是从经文而出的, 它随之成为从经文中选择材料的主要骨干.”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Preaching, 第102-103页.
[2] 赖若瀚所谓的“标题式释经讲道”指的应该是一般上所谓的“专题式讲道”(Topical Sermon).
[3] 忧虑(或译作: 焦虑, Anxiety)是一种常见的情绪, 相信很多人都曾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情绪经验. 什么是焦虑呢? 黄瑞西所编著的《教牧咨商辅导辞典》(第30页)对“焦虑”一词的定义是: “由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一种不愉快心理激起状态. … 在情绪上, 可能会有恐惧感觉, 对大难临头的模糊预期, 或更清晰的一种害怕.” 《张氏心理学辞典》则将之解释为“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这样复杂的情绪状态令人感到十分难受.
[4] 主耶稣也提醒我们: “人若赚得全世界, 赔上自己的生命, 有什么益处呢? 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6:26; 也参 可8:36; 路9:25).
[5] 钱鹤滩, 原名钱福(1461-1504), 明代状元, 字与谦, 因家住上海的松江鹤滩附近, 所以自号“鹤滩”, 著有《鹤滩集》, 传世作品是《明日歌》.
[6]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美国加州: 圣言资源中心, 2014年), 第688-704页.
Related
作者: 微光
刊登于2025年1-3月份 第144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