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姐姐马大
(A) 马利亚来到主的脚前
(路10:38-42; 约11:18-32)
伯大尼的家对主耶稣而言是无比珍贵的, 祂在被钉十架前的那些夜晚, 都曾在这里过夜休憩. “祂自己的人”的热情款待对祂来说弥足珍贵, 因为“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马利亚), 并(她弟弟)拉撒路”(约11:5).
马利亚坐在主耶稣脚前聆听祂的话语. 值得注意的是, 福音书中经常记载马利亚坐在主耶稣脚前的情景【编译者注: 新约圣经中有记载六位名为马利亚的女人, 所以我们需要辨别, 不可张冠李戴. 参本文附录一: 圣经中的马利亚】. 当马大忙于伺候时, 马利亚便谦卑地坐在主耶稣脚前, 领受主赐给她的灵粮(路10:39).[1] 坐在主耶稣脚前向祂学习是多么重要啊! 这双“报佳音”的脚何等佳美(赛52:7),[2] 这双脚曾踏遍犹太和加利利尘土飞扬的小路, 这双脚曾在十字架上被钉穿(诗22:16);[3] 而当主再来时, 这双脚“必站在橄榄山上”(亚14:4).[4]
雅歌中的新娘欢欢喜喜地坐在他(新郎)的荫下, “尝他果子的滋味, 觉得甘甜”(歌2:23).[5] 马利亚选择将自己置于救主脚前, 主说: “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 是不能夺去的”(路10:42). 安静的交流和沉思对我们的灵命福祉至关重要. 在繁忙的现代世界中, 这门“在主脚前聆听”的艺术对我们来说很难培养, 不易实践.
在另一个场景中, 马利亚一见到主耶稣, “就俯伏在祂脚前”(约11:32).[6] 拉撒路已经死了四天; 马利亚曾把这消息传给了主, 但她现在觉得一切都太迟了. 马大前去迎接主, 我们或许会奇怪马利亚为何还坐在屋里, 可是当她听到“夫子来了, 叫你”(约11:28)的时候, 她很快就回应了. 马利亚再次来到主耶稣的脚前; 她一见到主, 就俯伏在祂脚前, 倾心吐意, 痛哭流泪. 慈悲的救主看到她哭泣, 心中被整个境况所感动.
慈爱怜悯的主今天也一样, 始终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来4:15).[7] 像玛利亚一样, 我们需要更经常来到祂的脚前; 我们不仅需要坐在祂的脚前领受祂的供应, 也需要跪在祂的脚前领受救助【有关伯大尼的马利亚, 请参本文附录二】.
(B) 马利亚用香膏来膏主
(约翰福音12:1-8)
主知道犹太人的领袖们“商议要杀耶稣”(约11:53), 所以祂“不再公开地在犹太人中间来往”. 逾越节前六天, 祂来到伯大尼, 马大和马利亚为祂预备了晚餐. 那已死去而后复活的拉撒路也坐在尊贵的位置上, “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约12:2),[8] 而马大则以典型的方式服事祂, 马利亚也再次出现在祂脚前.
马利亚这次来到祂的脚前, 向主倾注她的敬拜. 她对基督的爱戴与忠诚, 感动她拿了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抹祂的脚【有关真哪哒香膏, 请参本文附录三】.[9] 结果, 屋子里充满了香膏的香气. 她表明没有什么比她的主更珍贵、更不能献给她的主的东西. 事实上, 主不仅渴望在祂子民的爱中占据首位, 而且祂当然配得上在祂子民当中高居首位. 诚如以撒·瓦茨(Isaac Watts, 1674-1748)在诗歌中所说的: “主爱如此圣善奇妙, 合献身心, 全力图效.”
对马利亚来说, 主是她一生挚爱的所在. 马利亚这美好的榜样, 应当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奉献和委身. 我们能否真正地说, 就我们而言, “祂是宝贵的”(彼前2:7),[10] 配得我们全然的敬拜? 配得我们完全的奉献?
马利亚用自己的头发去擦主耶稣的脚, 这样做无疑带走了一些基督的芬芳. 她因这种表达爱意和敬拜的行为而遭到误解和批评也就不足为奇了(参 约12:4-5; 太26:8);[11] 当人们将自己最好的奉献给主时, 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意即被人误解和批评). 救主的传道生涯即将结束, 若不把握这次的机会, 她就不再有机会向主表达敬意了.
值得注意的是, 伯大尼的马利亚不在那些前往坟墓膏抹主耶稣遗体的妇女当中(参 可16:1).[12] 她趁着主耶稣还活着的时候, 就把握机会膏抹了祂. 主知道这一点, 并承认她所做的是“为了我安葬的日子”(约12:7).[13]
马利亚对主的爱戴与奉献, 应当激励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要进入更深一层的灵命, 其秘诀在于“坐在祂脚前”(喻指通过灵修来亲近主 — 即借着读经聆听主的话语, 也借着祷告来向主说话), 这将引领我们活出更奉献、更虔诚的生命.
(C) 马大因弟妹心烦意乱
(路10:38-42; 约11:18-32; 约12:1-3)
我们读到的第一件事是马大接待主到她家做客. 她正忙着为祂准备膳食, 这当然是值得称赞的, 但马利亚却离开她, 坐在主耶稣的脚前听祂讲道(路10:39).[14]
马大对她的妹妹马利亚深感不满. 马大是工作者(worker), 马利亚是敬拜者(worshipper). 忙着备餐的马大觉得被马利亚忽视了. 她抱怨说, 无论是马利亚还是主, 他们都不关心她, 让她独自一人在忙着准备食物(路10:40).[15]
不过, 主耶稣指出,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坐在祂脚前, 聆听祂的话语, 与祂相交(路10:41-42).[16] 马大要明白“敬拜在先, 服事在后”的重要原则. 她因服事过多而分心, 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而非以基督为中心. 从她的话语中我们察觉到, 她服事的动机原本是出自对基督的爱, 但在此时此刻, 她的服事却被负面情绪所充满, 她感到自己被人抛在一旁, 独自应付繁杂的事务, 没有人关心她.
在另一个场景中, 马大为她的弟弟拉撒路感到伤痛. 马大和马利亚姐妹俩托人传话给主说: “主啊, 你所爱的人病了”(约11:3). 然而, 等不到主来, 拉撒路就死了. 当马大一听说主到了伯大尼, 就去迎接祂, 说: “主啊, 你若早在这里, 我兄弟必不死”(约11:21). 这些话表明马大的信心. 她相信主耶稣本可阻止拉撒路死去, 但她的信心仍然不够完全. 她还没有意识到, 即使隔着很远的地方, 主耶稣也能治病; 更何况, 祂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 主进一步激发她的信心, 并宣告拉撒路会复活(约11:23: “耶稣说: 你兄弟必然复活”). 她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却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指拉撒路复活一事)会在那天发生(参 约11:24).[17]
当她得知站在她面前的那一位是“复活和生命”之主时(约11:25),[18] 她的信心再次获得加强; 那一刻, 她的信心散发光辉, 她承认: “主啊, 是的, 我信你是基督, 是神的儿子”(约11:27). 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后, 她们为主准备了晚餐;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次, 马大毫无怨言地服事了 — 只要她的主在那里, 她就心满意足了.[19] 【有关伯大尼的马大, 请参本文附录四】.
*****************************************
附录一: 圣经中的马利亚
“马利亚”(Mary)是第一世纪的犹太人当中十分普遍的女性名字,[20] 新约有六位(有者认为可能是七位)[21]妇女都以此为名.[22] 这六位是:
- 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
- 雅各和约瑟的母亲马利亚;
- 抹大拉的马利亚;
- 伯大尼的马利亚;
- 约翰马可的母亲马利亚;
- 罗马的马利亚.
(一) 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
根据马太和路加对主耶稣出生的记述, 马利亚是一个年轻的犹太童女, 可能是利未支派的人(她的亲戚以利沙伯是一个利未人, 路1:5, 36), 已许配给一个名叫约瑟的男子(大卫的后裔, 犹大支派的人). 她从圣灵怀了孕(太1:18-25; 路1:26-38). 结婚后, 两人先住在加利利的拿撒勒, 后来为了报名上册而返回伯利恒(约瑟的家乡). 主耶稣就在伯利恒出生(太2:1; 路1:5, 2:4-5). 马太福音告诉我们, 婴孩出生后不久, 他们就举家往埃及去, 逃避愤怒的希律(太2:13-14). 后来他们一家人又返回拿撒勒居住(太2:23; 路2:39).
其他有关马利亚的资料并不多, 是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她在 路2:48中责备主耶稣一事显示了这一点), 而她后来对主耶稣的能力有很高的估计(从迦拿的婚宴中可见, 约2:1-4; 虽然约翰没有交代马利亚期望主耶稣做些什么). 她还有其他儿女, 并可能是独力抚养(太13:55没有提到约瑟的名字, 可能显示他已离世). 马利亚也出现在十字架下, 主耶稣吩咐“祂所爱的门徒”照顾她、安慰她(约19:25-27), 可见她的儿女都必然不在身边. 主耶稣复活后, 她与主耶稣的兄弟都在门徒中, 等待五旬节的到临(徒1:14). 其后圣经就没有再提及她了.[23]
(二) 雅各和约瑟的母亲马利亚
这妇人在圣经中有好几种称呼, 不过每一次的记载, 她都出现在主耶稣忠心的女信徒中, 譬如站在十字架下, 和见证空坟墓, 就是其中的例子. 马太称她为“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 Mary the mother of James and Joses, 太27:56)和“那个马利亚”(the other Mary, 太27:61; 28:1); 马可称她为“小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Mary the mother of James the younger and of Joses, 可15:40)、“约西的母亲马利亚”(Mary the mother of Joses, 可15:47)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Mary the mother of James, 可16:1; 路24:10 — 雅各可能是使徒, 约瑟或约西则不是); 在约翰福音, 她是“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Mary the wife of Cleophas [有译本作: Clopas], 约19:25), 不过这可能是另一个马利亚. 传统认为这马利亚是主耶稣的嫡母, 因为革罗罢是约瑟的兄弟(优西比乌,《教会史》3.11); 然而, 这传统并不可靠, 因为它的目的是要证明主耶稣没有兄弟, 童贞女马利亚终身是一个童女.[24]
(三) 抹大拉的马利亚
除了从她的名字知道她是从加利利的抹大拉来之外, 有关这妇人的资料甚少. 在加利利某一个地方, 她遇见了主耶稣, 主耶稣从她身上赶出了7个鬼. 此后她加入了门徒的行列, 无论主耶稣往哪里去, 她都跟随着(路8:2). 最后到了耶路撒冷, 主耶稣受难时, 所有男性门徒都逃跑了, 她仍守在十字架之下(可15:40; 约19:25), 并且观看主耶稣的安葬(可15:47), 见证了复活前后的事件. 马太福音28:1、马可福音16:1、路加福音24:10都把她列入往坟墓看主耶稣的妇女中, 而约翰则说她是第一个发现主耶稣复活的, 第一个把这事告诉门徒, 以及第一个看见复活的基督的人; 当时所有人都离开了, 她却独自在坟墓外面哭(约20:1、2、11-18). 马利亚是一位忠心的女门徒, 但她也不能摸复活的主(约20:17).[25]
(四) 伯大尼的马利亚
这犹大人马利亚是马大和拉撒路的姐妹. 有关她的事情, 可知的有三件: 第一, 她是一个很忠心的信徒, 为了听主耶稣讲道, 竟连家务也不顾了(路10:38-42; 主耶稣赞赏这事). 第二, 当主耶稣没有在拉撒路死前来医治他, 马利亚显然对主耶稣生气(约11:20、28-33). 最后, 主耶稣受难前, 在她伯大尼的家里吃饭时, 她用了一瓶极贵的香膏膏抹主耶稣(太26:6-13; 可14:3-9; 约12:1-8; 注: 路7:37-50记载一个妇人用香膏抹主的脚, 但此妇人肯定是另一个没有记名的妇人, 而不是伯大尼的马利亚; 因为此妇人是在加利利, 而伯大尼的马利亚是在犹大).
(五) 约翰马可的母亲马利亚
这妇人在圣经中只出现了一次(徒12:12), 她的家是受迫害的教会的聚会处. 看来她的房子很大, 也有仆人服侍, 她必定是一个富裕的人; 可能是寡妇(因为没有提及她的丈夫). 信徒在她家里为彼得祷告, 而彼得从监里出来后也到她家去(徒12:11-12).[26] 她的儿子约翰马可曾跟从保罗, 可能也曾跟从彼得.
(六) 罗马的马利亚
保罗在罗马书16:6向一位住在罗马, 名叫马利亚的妇人问安, 他只简单地说: “问马利亚安; 她为你们多受劳苦.” 她曾经一度在希腊或小亚细亚, 可能是与亚居拉和百基拉一同被逐出罗马的(徒18:2; 约主后49年), 她在那里遇见保罗, 也许是保罗领她悔改归主, 她在福音的事上与保罗一同劳苦, 照顾教会的需要. 到了主后56年(罗马书可能在这时写成), 她返回罗马. 她在罗马书中与其他住在罗马的同工一同受到保罗的表扬.[27]
*****************************************
附录二: 伯大尼的马利亚
接待客人是一种艺术, 要使客人感到受欢迎、温暖和吃得好, 就需要组织配合及有创意. 这些才能令到马利亚和她的姐姐马大成功地成为圣经中一对最好的接待客人的拍挡, 而她们的常客就是主耶稣基督.
对于马利亚而言, 接待客人的意思是多与客人在一起, 跟他屈膝倾谈, 特别是接待主耶稣时, 多多聆听祂的教导. 至于把屋子收拾干净, 做道美味的菜肴, 预备用餐等, 都是次要的, 她宁愿把这些事让给姐姐马大去做, 让她去关心这些细节. 马利亚的态度显示她是一个很好的倾听对象和回应者, 她的角色是聆听. 不过她也需要学习作出适当和必要的行动.
从主耶稣探访马利亚的家, 我们第一次认识到马利亚. 她单纯地坐在主耶稣脚前聆听, 当马大因为她不帮忙而变得烦躁时, 主耶稣指出马利亚享受与祂同在, 是这时间的最适当选择(路10:39-42). 当马利亚再次出现时, 她已成为一个满有思想和敬虔行动的人, 她再次来到主耶稣的脚前, 用香膏抹祂的脚, 并用她的头发擦干(约12:3). 看来她已经比门徒更加明白主耶稣为什么要死. 主耶稣说她这个敬拜的行动要与福音一样, 传到世界每一角落, 作为付上代价服事的美好榜样(参 太26:13).[28]
在你的生命中, 主耶稣得到怎样的接待呢? 你是否正忙于计划和实现你的目标, 以致忽略了与主耶稣共处的宝贵时间呢? 你是否正在聆听祂的话并作出回应, 然后以你的生命来敬拜祂呢? 这就是祂期望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要获得的接待.
(a) 优点与成就:
- 马利亚可能是惟一明白和接受主耶稣将要死的事实之人, 在主还活着的时候, 她找机会去膏祂的身体.
- 学习什么时候去聆听和什么时候去行动.
(b) 榜样与鉴戒:
- 忙碌的事奉工作也可能会阻碍我们认识神.
- 一个小小的顺服和事奉的行动可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c) 钥节:
- “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 是为我安葬做的. 我实在告诉你们: 普天之下, 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 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 作个纪念”(太26:12-13).[29]
*****************************************
附录三: 什么是真哪哒香膏?
在新约时代, 犹太人和罗马帝国所常用的香膏约有四种:
- 为宗教用的香膏, 是在祭司和先知就职时, 由监礼人用这种香膏倒在受职人头上, 见诗篇133篇. 这种香膏的膏油多用橄榄掺其它香料制成.
- 为政府官员用的香膏, 是皇帝及一切官员所用, 在大摆筵席时, 倒少许在每一个赴席的官员头发上, 表示分享尊荣. 这种香膏来自埃及, 也有来自中东各国.
- 为一般民众用的香膏, 是价钱比较便宜的普通香膏.
- 为童女香膏, 又称为哪哒香膏. 此种香膏, 又有真伪, 约12:3称之为“真哪哒”(英文为SPIKENARD),[30] 意即穗状哪哒. 此种穗状哪哒植物, 有长叶, 叶也有似心形者, 花有青白二色(颇似万年青), 有红色浆果(杨梅类), 其根可制香膏, 而且是一种特别的香膏. 多产于印度北部, 恒河发源的山麓, 其制成品经波斯运销于罗马帝国及各地, 最为犹太人所喜爱.
论到约翰福音12:3的“真哪哒香膏”, 有者指出, 作为母亲的犹太人, 只要力量做得到, 大都为出嫁的女儿预备这种真哪哒香膏一瓶或多瓶, 等到女儿出嫁前夕, 便将一瓶香膏送给出嫁的女儿, 让她带回丈夫家中. 第二天打破玉瓶, 将香膏盛在另一器皿中, 新婚夫妇共享香膏, 用以梳头. 所以这种真哪哒香膏是童贞的记号, 其实贵不只是因为值三十两银子(约12:5),[31] 也是因为它是代表“童贞”.[32]
简而言之, 真哪哒香膏通常是为着女人的新婚之夜或往后的安葬而预备的. 但当马利亚将之打破时, 也代表了她愿意将自己完全献给主耶稣, 于感情以及生死中皆是如此, 所以被主高度赞许(可14:6,8,9).
*****************************************
附录四: 伯大尼的马大
很多较为年长的弟兄姐妹对于承担责任感到很紧张. 我们从马利亚和拉撒路的姐姐马大身上很容易便看出这点. 当时的犹太文化中, 接待客人是社交要求, 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因他们对客人的款待而被记念是有特别意义的. 拒绝接待客人的作法被认为是可耻的, 这家人在接待客人上却有良好表现.
马大为很多琐碎的事情操心, 她想使人开心, 但常常使她四周的人感到不自在. 她害怕如果她做得不好, 便会给这个家带来羞辱, 因此, 她试图做每一件她可能做的事. 结果, 她发觉难以放松, 未能享受与客人在一起的乐趣. 对于马利亚没有与她合作一同做好各种预备, 她更是难以接受. 最后, 她甚至请求主耶稣来解决这件事. 主耶稣温柔地纠正她的态度, 向她表明虽然她所重视的事是好的, 不过并不是最好的.
后来她弟弟拉撒路死了, 当马大听到主耶稣来了, 纵使来得太迟, 她仍然冲出去见主耶稣, 表达她心里失望与盼望的矛盾. 主耶稣指出她的盼望太有限了, 因为祂不仅是死亡以后的主, 更是胜过死亡、是复活与生命的主! 不一会儿, 她又再次不加思索地说出“主啊, 他现在必是臭了, 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的话. 她对细节琐事的留心, 有时候会叫她看不到整个情况、整件事情, 但主耶稣却一直对她很有耐心.
我们最后一次看到马大时, 她又是在服事主耶稣和门徒用餐, 她没有停止服事. 但这次圣经记载她是沉默的. 她开始学习到她的妹妹早已认识到的事, 即敬拜是由沉默和聆听开始.
(a) 优点与成就:
- 以乐意接待客人而知名.
- 她是主耶稣的朋友, 她相信祂, 她的信心日益成长, 非常渴望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绝对正确.
(b) 缺点与过失:
- 期望别人也同意她所认为重要的事情.
- 过度关心细节琐事.
- 当没有人留意她的努力时会自怜.
- 认为主耶稣的能力只限于今生.
(c) 鉴戒:
- 若被琐事缠着, 会叫我们忘了自己做事的主要原因
- 我们无论是听主耶稣说话, 或为祂作工, 都各有适当的时候.
(d) 钥节:
- “马大伺候的事多, 心里忙乱, 就进前来说: ‘主啊, 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 你不在意吗? 请吩咐她来帮助我.’ ”(路10:40)[33]
[1] 路10:39: “她(马大)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 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
[2] 赛52:7: “那报佳音, 传平安, 报好信, 传救恩的, 对锡安说: 你的神作王了! 这人的脚登山何等佳美!”
[3] 诗22:16: “犬类围着我, 恶党环绕我; 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
[4] 亚14:4: “那日, 祂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 这山必从中间分裂, 自东至西成为极大的谷. 山的一半向北挪移, 一半向南挪移.”
[5] 歌2:23: “我的良人在男子中, 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 我欢欢喜喜坐在他的荫下, 尝他果子的滋味, 觉得甘甜.”
[6] 约11:32: “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 看见祂, 就俯伏在祂脚前, 说: ‘主啊, 你若早在这里, 我兄弟必不死.’ ”
[7] 来4:15: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 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 与我们一样, 只是祂没有犯罪.”
[8] 约12:2: “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 马大伺候, 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
[9] “哪哒香膏”(KJV: ointment of spikenard)是一种顶级的、昂贵的芬芳油膏, 是从一种名叫“哪哒”的植物根茎中提炼出来的. 哪哒树的学名是“甘松”或“甘松香”(或作: 穗甘松; 拉丁学名: NARDOSTACHYS JATAMENSI),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根部茁壮, 有清新的香味, 多出产于印度或波斯, 现生长于北印度喜马拉雅山山麓地带, 因此十分珍贵. 哪哒香膏值三十两银子, 就是300得拿利乌, 相当于普通人300天的工资. 古时犹太人的习俗, 哪哒香膏既可以用来膏抹尊贵的客人, 也可以给死者膏身. 引自: https://ccic-iowa.org/zh_cn/bible-faith/devotional-notes/2021/10/哪哒香膏/ ; 也参本文附录三: “什么是真哪哒香膏?”
[10] 彼前2:7: “所以, 祂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KJV: he is precious), 在那不信的人有话说: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11] 约12:4-5: “有一个门徒, 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说: ‘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 ” 太26:8-10: “门徒看见就很不喜悦, 说: ‘何用这样的枉费呢! 这香膏可以卖许多钱, 周济穷人.’ 耶稣看出他们的意思, 就说: ‘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 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 ”
[12] 可16:1: “过了安息日, 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并撒罗米, 买了香膏要去膏耶稣的身体.” 我们读到有两个马利亚要来膏主的身体, 但她们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 而不是伯大尼的马利亚.
[13] 约12:7: “耶稣说: ‘由她吧! 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或可译作: ‘为了我安葬之日, 她存留它(香膏)’】”
[14] 路10:39: “她(马大)有一个妹子, 名叫马利亚, 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
[15] 路10:40: “马大伺候的事多, 心里忙乱. 就进前来, 说: ‘主啊, 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 你不在意吗? 请吩咐她来帮助我.’ ”
[16] 路10:41-42: “耶稣回答说: ‘马大! 马大! 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 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 是不能夺去的.”
[17] 约11:24: “马大说: ‘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 他必复活.” 马大所信的是拉撒路会在末日(而非当天)复活.
[18] 约11:25: “耶稣对她说: ‘复活在我, 生命也在我. 信我的人虽然死了, 也必复活.’ ”
[19] 上文编译自 Ivan Steeds (ed.), Day by Day with Bible Characters (West Glamorgan, UK: Precious Seed Publications, 1999), 第311, 312, 313页.【注: 上文的A、B和C项是各别译自这三页】
[20] 新约的“马利亚”(Mary)一名极可能源自旧约希伯来文的“米利暗”(Miriam)【注: 摩西和亚伦的姐姐名叫“米利暗”, 出15:20-21; 民12:1,4】
[21] 有者认为除了以下六个马利亚, 还有一个(第七个)是“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Mary the wife of Cleophas [有译本作: Clopas], 约19:25), 参 Allen C. Myers (revision editor), The Eerdmans Bible Dictionary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第695-697页. 但很多学者认为“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其实就是“雅各和约瑟的母亲马利亚”【参此附录一的第(二)项】, 换言之, 新约圣经记载了六个马利亚而非七个.【注: 一些列出七个马利亚的词典(如The Eerdmans Bible Dictionary, 第697页)也声明“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有可能与“雅各和约瑟的母亲马利亚”是同一人】
[22] 不少著名的学者、圣经词典或圣经百科全书都认为新约有6人名为马利亚, 以下列举几个: (1) Merill C. Tenney (gen. ed.), The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 (vol.4)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75), 第103-106页【参此册的”Mary”一文, 由W. T. Dayton所写】; (2) James Hastings (ed.), A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vol.3) (Peabody,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1988), 第278-287页【参此册的”Mary”一文, 由J. B. Mayor所写】; (3) J. D. Douglas, et al. (eds.), The New Bible Dictionary (2nd ed.) (Leicester, England: Inter-Varsity Press, 1982), 第746-748页; (4) George Morrish, A Concise Bible Dictionary (Sussex, England: Kingston Bible Trust, 1899), 第511-513页.
[23] 路加记载了一首十分著名的颂歌“尊主颂”, 是马利亚对神的歌颂(路1:46-55). 因着顺服神的旨意, 她也成了谦卑和信靠的典范. 她确实“在妇女中是有福的”(路1:42).
[24] 马约尔(J. B. Mayor)认为, 以下三个马利亚【即“雅各的母亲马利亚”(Mary the mother of James)、“那个马利亚”(the other Mary)和“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Mary of Clophas)】其实是指同一个人, 参 James Hastings (ed.), A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vol.3) (Peabody,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1988), 第278页.
[25] 约20:17: “耶稣说: ‘不要摸我, 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 你往我弟兄那里去, 告诉他们说, 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 也是你们的父, 见我的神, 也是你们的神.’ ”
[26] 徒12:11-12: “彼得醒悟过来, 说: ‘我现在真知道主差遣祂的使者, 救我脱离希律的手和犹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 想了一想, 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 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
[27] 以上附录改编自 彼得·戴维斯(Peter H. Davids)所写的“马利亚”一文, 载于 陈惠荣主编,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III) 》(香港: 福音证主协会, 1995年), 第2170-2171页.
[28] 太26:13: “我实在告诉你们, 普天之下, 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 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 作个纪念.”
[29] 以上附录参考《圣经·灵修版》(袖珍本) (香港: 国际圣经协会, 2001年), 新约第80页.
[30] 约12:3: “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 抹耶稣的脚, 又用自己的头发去擦, 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31] 约12:5: “说: ‘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 ” 当时哪哒香膏值三十两银子, 就是300得拿利乌, 相当于普通人300天的工资. 甚至有资料形容它“十分贵重. 当时一斤香膏的价格约等于一个工人整年的工资.” https://livingblessings.org/spikenard/ .
[32] 摘自: https://www.chongyitang.org/article/6536 .
[33] 以上附录参考《圣经·灵修版》(袖珍本) (香港: 国际圣经协会, 2001年), 新约第202页.
Related
作者: 彼得•斯卡梅尔(Peter Scammell)
刊登于2025年4-6月份 第145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