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无所求!” 殉道者游斯丁 (Justin Martyr)
(A) 殉道者的意义
英文martyr(意即“殉道者”)一词, 乃音译自希腊文 martus {G:3144}, 意谓“见证人”(a witness), 或法庭中作见证者. 新约圣经在路24:48中, 称使徒为主耶稣基督的“见证”(更正确译作“见证人”[AV: witnesses; 希腊文: martus]), 特别是为主耶稣基督的复活作见证(徒2:32). 较后, 为主耶稣作见证而舍命的信徒, 如司提反, 被保罗称为“见证人”(AV: martyr; 希腊文: martus). 后来在教会中, martyr一词便普遍用来专指“为主舍命的人”, 中文称之为“殉道者”或“血证士” — 以流血舍命来为主作见证的基督徒. 教会历史上有无数的殉道者, 其中一名被冠上殉道者荣誉之人, 就是第2世纪护道家(apologists)中, 最为人知的基督徒哲学家 — 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
(B) 游斯丁的背景
游斯丁出生在巴勒斯坦撒玛利亚的古示剑城, 此城当时称为新夫拉维亚城(Flavia Neapolis), 现名为纳普鲁斯(Naplus). 耶路撒冷于主后70年被罗马军毁灭后, 罗马皇帝因犹太人作乱, 就消灭示剑城, 城中居民四散. 之后, 罗马皇帝将希腊和罗马的人民迁居此地, 建筑新夫拉维亚城.
游斯丁是此城的希腊人后裔, 大约生于第2世纪初叶(约主后100年). 他是我们所知第一个基督徒哲学家兼护道家, 与雅典两个基督徒哲学家亚里斯泰迪斯(Aristides)和阿西纳哥拉斯(Athenagoras), 并撒狄的教会监督墨利托(Melito)和亚历山大的教父俄利根(Origen)齐名. 这5位基督徒护道者皆为罗马帝国东部的人, 以希腊文著书.[1]
殉道者游斯丁与罗马帝国东部叙利亚之安提阿的监督伊格那丢(Ignatius)[2]和亚细亚之士每拿的监督波利卡普(另译“坡旅甲”, Polycarp),[3] 以及罗马帝国西部北非洲迦太基(Carthage)的监督居普良(Cyprian),[4] 皆在初期教会中为主殉道而同负盛名. 这4位血证士在教会患难纷至的黑夜中, 犹如灿烂之星为主发光.
(C) 游斯丁的归主
根据记载, 游斯丁于主后130年左右归信耶稣基督. 年幼时, 他喜爱思考和研究哲学问题, 并想得着既明确又实用的世界观, 所以便跟随希腊诸哲学家追求智慧. 他曾在斯多葛主义(Stoicism)和柏拉图主义(Platonism)的哲学家门下学习, 专心钻研这些当代闻名的哲学理论. 然而, 他苦苦寻觅却无法从中得到满意的答案, 心中深感空虚. 一日, 他在海滨漫步, 寻求静思之所, 忽然遇见一位年老的基督徒. 那老翁的谈话, 对游斯丁后来的生命起了深远影响. 他向游斯丁诚恳地见证说: “你想在哲学中寻求的平安, 可以在基督信仰里面得着. 你应该研究众先知的书, 他们都是以基督为中心, 基督也是众先知预言的应验.”
游斯丁听了这番话, 深受感动, 心如火热, 便专心考究查考旧约圣经. 精研之后, 发现基督信仰正是他所寻觅的答案, 认定基督信仰是唯一稳固有益的信仰, 亦是人类最高尚的生活准绳, 便信靠耶稣基督为他个人的救主.
游斯丁悔改归主, 不仅是理智上的思索, 将希腊哲学与基督信仰作一比较, 在很大程度上, 更是受初期教会基督徒的美好生活见证所感化. 他在其著作中写道: “基督要我们用忍耐, 温柔的心, 感化万人, 叫他们去假归真, 悔罪改过. 我们敢说, 这个目的, 在许多人身上已经达到了. 那些暴戾勒索者, 多为我们所胜, 变成新人. 其原因或是因他们目睹基督徒坚毅的态度和勇敢的精神; 或是因他们看见基督徒对于贪财的邻舍能始终忍耐; 或是因与基督徒交往, 亲眼看见其高洁的生活. 我自己原喜爱柏拉图(Plato)的学说, 也听见过毁谤基督徒的话. 只因见他们在临死之前毫无惧色, 我就信服了. 说这些人为非作歹, 放纵私欲, 那是万不可能的. 岂有奢华宴乐, 与世浮沉, 或寻求肉体快乐的人, 肯视死如归, 或情愿受欺, 让人将自己宝贵之物夺去吗?”
“全世界都知道信基督的人, 无论什么都不能使之胆怯. 我们虽然被杀, 钉十字架, 投给贪食的野兽为食物, 烈火烧身, 拘禁监狱, 或遭受其他一切残害、折磨, 我们仍是坚守所信的道. 仇敌的攻击越凶猛, 我们人数反越发增加; 正像葡萄树愈加修理, 就愈加茂盛, 结果更多. 信徒的教会, 实在是上帝和救主所栽种的葡萄树.” [5]
(D) 游斯丁的著作
游斯丁成了基督徒以后, 就迁居罗马城, 专为基督作证. 当时有许多敌对基督的人诬告和毁谤基督徒的信仰, 游斯丁便提笔作书, 为真道辩护, 被后人公认为第2世纪的护道家(apologist). 大约主后155年, 他著了第一部护道大典, 即所谓的《第一护道书》(The First Apology). 他将此书献给皇帝安东尼·庇护(Antoninus Pius, 主后138-161年),[6] 力证基督信仰是合理的, 解说当时教会的礼仪如洗礼、主餐(圣餐)和主日敬拜的仪式等等. 因着他的作品, 我们今日得以更了解当代初期教会的情况.[7] .
游斯丁过后又写了一部略小的辩护书, 俗称《第二护道书》(The Second Apology). 此书是写给罗马元老院(Roman Senate), 反驳敌人的种种谤言, 说明基督徒事实上并非不忠于国家者, 反倒是品德高尚的好公民. 此外, 游斯丁还著了一书, 名叫《与犹太人推芬的谈话》(The Dialog with Trypho the Jew). 此书是写给说希腊话(希利尼话)的犹太人, 以及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 游斯丁希望透过此书感化他们, 引导他们归向主耶稣基督.
(E) 游斯丁的护道
罗马帝国中有一个称为“犬儒学派”(Cynic)[8]的哲学派系. 此学派是由古希腊安提西尼(Antisthenes, 此人乃苏格拉底的学生)于主前400年在雅典创立, 提倡克己律己, 鄙视金钱和享受. 他们衣服褴褛, 手执拐杖, 在各城乡聚集群众, 宣讲其教义, 讥诮神言. 此学派有位出名的哲学家克雷斯仙(Crescens)公然恶言毁谤基督徒和基督信仰. 游斯丁为真道辩护, 与此人公开辩论. 他以
强有力的论证驳斥克雷斯仙, 令这位愤世嫉俗的哲学家招架不住, 尴尬不已.
游斯丁听到克雷斯仙因失败之羞而变本加厉, 更加诬告基督徒, 煽动当权者对付他们, 所以他在呈献皇帝的《第一护道书》中写道: “我所指责的仇敌中, 必有人故意攻击我, 叫我被挂在木钩上, 这人或即是克雷斯仙. 他诬告基督徒为不敬虔的无神党, 借以讨众人的喜悦和称赞. 他比无教化的野蛮人还要凶恶, 因为化外人(野蛮人)对于自己所不明白的事, 还有时作公允的评判. 他如果读了基督信仰的书籍, 必没明白其中的精义; 如果明白了其中的精义, 必是不愿遵行, 免人看他为基督徒. … 我和他谈过许多问题, 我敢断言, 他是毫无所知. 我与他的辩论, 你们如果未曾听见, 我可随时在你们面前提出, 以证明我言之不虚. 仰求皇帝垂察, 勿以这为无足轻重而忽之. … 他显然是虚夸之流, 不是智慧人的益友, 因为他不遵苏格拉底的一句珍言: ‘不可看人过于真理.’”
(F) 游斯丁的殉道
克雷斯仙并不因此罢休, 使尽各种法子敌对基督徒. 主后165年, 执政者受到克雷斯仙的煽动, 将游斯丁和其他6位基督徒拘捕.[9] 他们被押到罗马地方长官(Roman prefect)汝斯提古(Rusticus)面前. 汝斯提古对游斯丁说: “第一要紧的, 你须敬畏诸神, 又要顺从皇帝.” 游斯丁回答: “听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命令, 这并不是可责和该受审判的事.” 汝斯提古质问他道: “你服从哪些道理呢?” “我曾精研各种道理, 但最终所服从的是基督的道理.” 汝斯提古笑道: “你这可怜的人哪, 你悦服那些道理吗?” 游斯丁坚定地说: “我坚信并坚守这信仰.”
看到游斯丁一脸镇定的神情, 汝斯提古不禁想知道是什么信念令他如此坚强, 便问他道: “你的‘信仰’是怎样的?” 游斯丁宣告说: “我们信奉众基督徒的上帝, 是独一的创造主, 全世界能见与不能见的万物, 都是由他造的. 我们又事奉主耶稣基督, 上帝的独生子; 众先知曾预言他要来拯救普世的人. 我因为是人, 只能将他无限的神性略略说出. 若要说得清楚一点, 非有先知讲道之能不可. 我现在所称颂的神子, 古时已有人提到他, 并预言他要来到世间.”
汝斯提古望着站在他眼前的其余基督徒, 问道: “你们在哪里聚会呢?” 游斯丁开口说: “随各人的心愿和能力. 你以为我们是在同一处聚会吗? 不是的, 因为基督徒的上帝不被地域所限, 无形无像, 充满天地, 可随处受信徒的敬拜和荣耀.” 汝斯提古向游斯丁问了几个问题后, 说道: “回到重点, 你到底是基督徒吗?” 游斯丁坦然回答: “是的, 我是基督徒!”
接着, 汝斯提古逐一审问别的基督徒. 他们都异口同声地承认本身是基督徒, 并坚决不肯否认他们的救主耶稣. 罗马长官终于沉不住气了, 对游斯丁说: “你这自称学识渊博的人, 以为知道一切的真道, 我将砍掉你的头, 你还确信会升到天堂吗?” 游斯丁回答: “我若能忍耐, 一定能进入他的居所. 凡忠心到底的, 可蒙上帝白白的恩惠.” “你还认为会升到天堂, 领受奖赏吗?” 游斯丁胸有成竹地说: “我不是‘以为’, 乃是知道, 并且确信如此.”
罗马长官看见威吓不了这班基督徒, 只好软硬兼施, 劝他们道: “现在还是做我们当做的事吧! 你们一同来吧! 同心合意地献祭给诸神.” 游斯丁答道: “一个理智的人, 岂肯放弃真实信仰, 转向虚假错谬呢!” 汝斯提古大声警告说: “你们如果不听, 即施重刑, 毫不留情.” 游斯丁回答: “我们为主耶稣基督忍受刑罚之后, 就可在救主的审判台前蒙恩.” 其余的人也说: “照你意思行吧! 我们是基督徒, 决不给偶像献祭.” 罗马长官汝斯提古气愤地宣判道: “这些不肯向诸神献祭的人, 既不顺从皇帝的命令, 应按法律处以鞭笞, 然后斩首示众!”
游斯丁与这6位信徒被带到刑场时, 仍将荣耀归给神. 他们临死都认耶稣基督为救主, 不肯否认他. 他们虽被斩首, 却以自己的鲜血为主摆出美好见证, 归荣耀给神.[10]
早在未殉道以前, 游斯丁曾写了一首诗, 名为“再无所求”, 诗中表露他已准备为主殉道的心志. 他写道:
为我的主耶稣基督,
除了甘愿迎向苦难,
我不敢再求别的.
而且, 经过苦难, 直到血尽气咽,
安然释放回天家.
假如我能做得到这样,
当世界照着主的旨意要过去的时候,
站在我的神我的救主审判台前,
我可以坦然无惧,
安然无虑的等他呼唤我名.[11]
(G) 结语
为主殉道的游斯丁生前曾说: “从无一人有为苏格拉底(Socrates,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舍命的伟大信仰.” 是的, 从无一人为古希腊任何一位著名哲学家舍命, 但历代以来却有无数基督徒甘心为耶稣基督流血舍命, 临死不屈, 足见基督信仰是何等真实可信的.
诚如游斯丁在其所著的《护道书》中所言: “你们可以杀我们, 却不能伤我们.” 是的, 逼迫教会的人可暂时杀害基督徒的身体, 却永远无法伤害他们的灵魂, 因每一位为主殉道的灵魂, 必蒙主所佑护, 也必获得主所应许的生命的冠冕(启2:10), 殉道者游斯丁当然也不例外; 当他站在主的审判台前, 他确实可以坦然无惧、安然无虑的等主呼唤他的名, 从他所爱的主手中, 领受生命的冠冕![12]
[1] 罗马西部则有4位最著名的护道家, 即北非洲的两位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和居普良(Cyprian), 以及北非洲迦太基(Carthage, 另称“Carthago”)的两位著名基督徒学者, 即法律学家米努修(Minucius Felix)和修辞学家拉克单丢(Lactantius). 以上4人皆用拉丁文著书.
[2] 伊格那丢(Ignatius, 约主后35-107年)于主后107年(有学者认为是主后110或117年)殉道, 有关他的事迹, 请参2007年7/8月份, 第71期《家信》的“殉道火窑:‘我是神的禾穗!’— 安提阿的伊格那丢(Ignatius).”
[3] 波利卡普(另译“坡旅甲”, Polycarp, 约主后66-156年)于主后156年(有学者认为是主后155或160年)殉道. 有关他的事迹, 请参2007年5/6月份, 第70期《家信》的“殉道火窑:‘你看我为配的!’— 士每拿的波利卡普(Polycarp).”
[4] 居普良(Cyprian, 约主后200-258年)于主后258年9月14日为主殉道. 有关他的事迹, 请参下期(2007年11/12月, 第73期)《家信》的“殉道火窑”.
[5] 高果能(Kalle Korhonen)编译, 《古教会血证史》(香港九龙: 信义宗联合出版部, 1956年三版), 第128-129页.
[6] 安东尼·庇护(Antoninus Pius, 主后86-161年)是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的义子和继承人, 于主后138-161年任罗马皇帝.
[7] 曾立华写道: “游斯丁是一位主张教会合一的教父. … 在游斯丁的作品中, 我们看见在公元150期间, 教会职事的分配中有教师、经课员(lector)、会督(protobishop), 及执事(会吏, deacon), 而主教(即监督, bishop)则被称为主席(president, 会长) … 这位称为“主席”的“主教”, 也是带领主日崇拜的人. 曾立华著, 《教会职事的重寻与更新》(香港长洲: 建道神学院, 2000年二版), 第132-133页.虽然游斯丁为主殉道的精神令人敬佩, 但可惜的是, 他的作品反映出他本人也支持当时教会已开始奉行的“圣职制度”, 即主餐(圣餐)只有在主教/监督的带领主持下方可执行, 这违反圣经所教导的“所有信徒皆祭司”的真理. 请参2004年11/12月份, 第55期《家信》的“召会遗产: 我们的遗产(六): 信徒的祭司职分”.
[8] Cynic一词在希腊文的意思是“如狗一般”(doglike), 所以中文译为“犬儒学派”(“犬”意即“狗”).
[9] 这6位被捕, 最终与游斯丁一同殉道的基督徒是Chariton、Charito、Euelpistus、Hierax、Paeon和Liberian(注: Charito是位姐妹).
[10] 参 Eusebius, The History of the Church, Book 6, 载 Mark Water (comp.), The New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 Martyrs (Hampshire: John Hunt Publishing Ltd., 2001), 第145-147页.
[11] 摘自 亚诺尔·杜恩(Duane W. H. Arnold)著, 张树一译, 《殉道者的祷告》(香港九龙: 福音团契书局, 1991年), 第52页.
[12] 上文主要参考 高果能(Kalle Korhonen)编译, 《古教会血证史》(香港九龙: 信义宗联合出版部, 1956年三版), 第127-134页; Mark Water (comp.), The New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 Martyrs(Hampshire: John Hunt Publishing Ltd., 2001), 第142-148页.
Related
作者: 种子
刊登于2007年9&10月份第72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