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活一次!


历代以来, 许多作家诗人提笔谈论今生的生命, 其内容林林总总, 但一个不变的事实是: 每个人今生只活一次! 著名基督徒作曲家博纳尔(Horatius Bonar)在所著的诗歌中写道:

 

人生短促, 不容虚度, 罪还在;

当今世代, 落如枯叶, 如泪珠.

莫容时光飞逝, 当恳切把握良机.

生命只有一次, 只活一次.

此生神圣时光, 短促易逝.

日日勤做圣工, 嘉果不止.

 

“生命只有一次”、“只活一次”、“短促易逝”… 这些话都该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心版上. 据说米兰大教堂建有三度毗连的大门. 第一度门上刻有玫瑰花束, 当中写着: “讨悦我们的一切, 只不过暂时.” 第三度门上刻了十字架和以下的话: “烦扰我们的一切, 只不过暂时.” 而中间的第二度门, 才是真正的提点, 其上写着: “唯独永恒至要!”[1] 诚然, 今生短暂, 来生却是永远, 唯独永恒至要! 因此, 我们当为永恒而活, 不为现在.

 

神若今日问你: “你今生要什么?” 你会怎样回答? 面对这样的问题, 相信不少人会要财富. 在19世纪, 有位举世闻名的非洲探险家兼宣道士名叫大卫·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 1813-1873).[2]他有一位兄弟名叫约翰·李文斯顿(John Livingstone). 他们俩人小时候, 已在他们苏格兰的家乡立下生命的志愿. 约翰·李文斯顿说: “我要去加拿大发财!” 结果他达到目的. 他离世时是伯斯郡最富有的人, 他拥有的物业当时值50万元, 他又替自己购买了50万元的人寿保险. 大卫·李文斯顿却立志把生命献给主耶稣基督, 将生命投入开拓非洲内陆的工作, 传福音拯救非洲土人.

 

按世人的标准来判断, 约翰·李文斯顿是智者, 大卫·李文斯顿是愚人, 因为大卫·李文斯顿把一生献予非洲探险宣道的使命, 去世时屈膝在非洲的一间小房中, 而他的弟兄约翰·李文斯顿却得到事业的成就, 积聚了庞大的财富, 成为百万富翁. 但实际上, 世界的观点极其短视. 经过50至70年后, 结果是大卫·李文斯顿的名字出现在世界伟人大全和各种百科全书中, 更肯定被神铭刻在属天的信心英雄榜上, 而约翰·李文斯顿的名字几乎从地上消失. 若非他是大卫·李文斯顿的弟兄, 相信今天已无人晓得谁是约翰·李文斯顿. 而大卫·李文斯顿呢? 他的名流芳百世, 他为主所作的工, 其价值存到永远, 他必得着永恒的赏赐.

 

辛生道夫伯爵(Count Nicholas Ludwig von Zinzendorf, 1700-1760)是德国摩拉维亚弟兄会(Moravian Brethren Church)的创办人兼属灵领袖. 据说当他年轻有为, 还身在德国时, 有一天, 他站在一幅耶稣基督被钉十架的画像前, 画像有一句写着: “看哪! 我为你舍命.” 这话像一把利剑, 刺入他的心中. 那一刻, 他被基督舍命的大爱所感化, 立即接受耶稣基督作他个人的救主. 然而他再往下看, 另一句写着: “你为我做过什么?” 他再次怔住了, 完全被这真理所征服, 自此抛弃一切世俗虚荣, 完全献身基督.

 

多年前, 威尔逊(T. Ernest Wilson)[3]在非洲西南部国家安哥拉(Angola)向一群土人传道. 他留意到听众中一个魁梧大汉身旁, 站着一个面色惊慌、不断发抖的男孩. 每次那大汉移动, 那男孩便恐惧地缩成一团. 散会后, 威尔逊询问下才晓得又是一贯的虐奴故事. 于是立即与奴主谈判, 要把男孩买下. 奴主最初开大价钱, 但最后以满意的条件把男孩卖出.

 

威尔逊带男孩回家, 发现他同样害怕. 回到家后, 他叫男孩坐下, 对他说: “孩子, 我今日买了你, 现在你属于我了. 可是, 从今以后你是自由人, 你喜欢做什么都可以. 你可以选择返回森林与你的族人一同过活, 你也可以选择留在这里成为我家中的一分子.” 当男孩明白威尔逊说的是真话时, 他带着惊喜的泪水望着他的救命恩人, 说: “威尔逊先生, 我宁愿永远作你的奴隶.”

 

男孩的反应合情合理. 照样, 我们也该对救赎我们脱离罪恶捆绑的主耶稣说: “主耶稣啊, 我宁愿永远作你的奴隶. 我的手脚、口舌、才智都全属你. 你为我流血舍命, 自此我愿为你而活.” 这就是保罗因基督的救赎所作出的劝勉: “所以弟兄们, 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 将身体献上, 当作活祭, 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 你们如此事奉, 乃是理所当然的”(罗12:1).

 

我们只活一次! 所以应该好好计划, 叫我们的生命能给神、别人和我们自己带来最大的益处. 马唐纳(William MacDonald)写道: “我们生命的计划应加上自己最大的益处. 骤然看来, 似是非常自私, 可是并非如此. 因神要我们收到最大的益处, 更要求我们活出他用爱心替我们制订的计划, 使我们万无一失.” 马唐纳在帮助青年基督徒思想怎样计划生命, 才能替今生和来生争取最大的益处时, 曾提出几个值得一再考量的重点:

 

(1)         你灵魂得救(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但你可能会丧掉丰盛的生命.

(2)         生命的效益并非只限今生, 而是永恒的投资. 有者说得好: “今世生命的年日是将来作王的训练期.”(“将来作王”是指在天国里与基督一同作王治理)

(3)         有一天, 你会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 到时候什么才算有价值呢? 答案是: 只有为神而活的生命!

(4)         到那日, 你两手空空岂不可悲?! (那时才懊悔已太迟了)

(5)         切记, 若错失了主的称许(太25:21,23), 什么也无法弥补.

 

单顾自己的学业、事业、家庭或其他志向(抱负), 而忽略神在我们生命的美好计划, 忽略投资于永恒, 这损失是难以想象的, 亦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只活一次! 好好珍惜这仅有一次的今生, 把我们的全人完全交托给主, 奉献给主. 贝蒂·司达姆(另译“史坦碧蒂”, Betty Stam)在殉道的9年前, 在她圣经页上写道: “主啊, 我放弃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并一切欲念、希望和野心, 我接受你的旨意. 我把自己、生命和一切完全给你, 永远属你. 把一切的友情交你保管; 把我所爱的人放在心中的第二位. 用你的圣灵充满我, 以任何代价替我的生命作成你的旨意, 从今时直到永远. 我要活着就是基督.” 愿这祷告也成为你我真诚的祷告…[4]


 

 

[1] 马唐纳著, 姚光贤译, 《生命真谛》(香港九龙: 基督徒阅览室, 1991年), 第80页.

[2] 李文斯顿(另译“利文斯通、利文斯敦”, David Livingstone, 1813-1873)是苏格兰宣道士, 深入非洲腹地从事宣道和地理考察活动长达30年, 发现恩加米湖(1849年), 勘察赞比西河地区(1855年), 发现维多利亚瀑布, 著有《南非考察和传道旅行》等

[3] 威尔逊(T. Ernest Wilson)于1902年出生在北爱尔兰. 21岁时, 这位奉主名聚会的弟兄便到非洲西南部国家安哥拉(Angola)事奉主将近半个世纪. 1960年代初, 他被逼离开非洲, 到美国居住, 继续事奉主.

[4] 上文主要参考 马唐纳著, 姚光贤译, 《生命真谛》(香港九龙: 基督徒阅览室, 1991年), 第67-68, 71-72, 105-106, 109-110, 113-114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