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耶稣基督的案件(十): 分析耶稣基督 – 身份的证据


史特博 (Lee Strobel)

编者注: 许多曾深切怀疑或极力反对基督信仰的人, 在竭力查考、客观分析与诚实面对圣经和历史证据后, 竟然360度地改变原先的立场, 从反对者转为护道者  —  为圣经和基督信仰极力辩护; 李·史特博(Lee Strobel)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史特博是耶鲁大学法学硕士, 美国著名日报《芝加哥论坛报》屡获新闻奖的法庭与法事资深记者和编辑, 并在罗斯福大学任教. 他曾是个不信神的怀疑者, 极其藐视和反对基督信仰. 可是, 他的妻子1979年信主后人品和性格大大改变, 令他开始对基督信仰改观. 他要找出有没有可靠的证据, 证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 为了证实圣经的可靠性, 并主耶稣受死和复活的真实性, 他以两年时间访查13位美国著名圣经学者, 向他们提出怀疑派常问的尖锐难题. 结果是: 在证据确凿, 无懈可击的情况下, 他于1981年11月8日, 真诚地认罪悔改, 接受主耶稣基督为他的救主. 他把访查这13位圣经学者的实录写于《重审耶稣》(The Case for Christ)一书中.

史特博在此书的前言中写道: “我这大半生是个怀疑派, 事实上我认为自己是个无神论者. 在我看来, 太多的证据证明上帝只是人类异想天开的产物, 属于古代神话和原始迷信. … 至于耶稣, … 他是个革命家, 是个圣人, 一个打倒偶像的犹太人, 但他是神吗? 不是, … 我可以给你列举许许多多的大学教授, 他们都是这样说的.” 然而, 史特博的妻子在1979年秋天成为基督徒. 此事改变了一切. 史特博写道: “我反而对她在性格、人品和自信上的大改变感到一种愉快的惊讶, 甚至着迷. 最后, 我要刨根问底去研究, 是什么事使我的爱妻在生活态度上有了这种细微但极重要的变化, 于是我对环绕基督教(基督信仰, Christianity)这个案子的所有事实展开了全面调查. 我尽可能抛开自身利益和偏见, 开始读书, 访问专家学者, 提出问题, 分析历史, 钻研考古学, 研究古代文学, 并且在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一句一句地精读圣经.”

结果, 史特博用了两年时间, 走遍全国访问13位著名学者, 向这些公认权威提出反对圣经和耶稣基督之人所常提出的棘手问题, 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令人信服的答案. 这些访谈实录都写在《重审耶稣》一书, 经过改编后, 刊登在《家信》的“护道战场”专栏, 信徒与非信徒都不容错过.

**********************************

问题:  “耶稣基督真正相信他是圣子(神子)吗?”

受访者: 本·威瑟林顿三世(Ben Witherington III)[1]

Ben Witherington III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心理解剖专家”道格拉斯(John Douglas)能看透素未谋面的人的心思, 其分析方式的原理是“行为反映性格”. 他在犯罪现场收集证据, 窥测还在潜逃的犯人之性格, 并以此破了不少案件. 回到主耶稣的身上: 现代的我们从未与他对话, 怎能深入他的心思, 了解他自以为是谁呢? 其实不难, 道格拉斯会说: 观察主耶稣的行为  —  观察他所做的事、说的话, 以及和别人的关系  —  就能知道他认为自己是谁. 主耶稣到底怎样看他自己呢?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有些自由派的学者主张, 主耶稣的神性是在他死后多年, 被过于热心的追随者加在传说和书写上; 真正的主耶稣只是个普通人, 他本身从来没想过自己是神, 只想当一个游方教师(拉比). 可是历史的证据是这样吗? 为了寻找有关主耶稣的“身份证据”(identity evidence), 《芝加哥论坛报》资深记者兼耶鲁大学法学硕士史特博(Lee Strobel, 下文简称“史”)乘飞机到肯塔基州(Kentucky)访问一位闻名学者本·威瑟林顿三世(Ben Witherington III, 下文简称“威”). 此人的名著《耶稣基督论》(The Christology of Jesus)所讨论的正是这个题目.

(A)     主耶稣认为自己是谁?

史特博开车来到肯塔基州的威尔摩镇(Wilmore), 不久便找到威瑟林顿的办公室. 他发现眼前这位学者说话字斟句酌, 简明清楚, 听起来绝对是个学者, 可是他的声音里透着一种力量, 对所讨论的人物(主耶稣)充满敬畏. 他带史特博去参观他的高科技音乐室. 在那里, 他把主耶稣的形象和歌曲混合起来, 歌曲的词句彰显了主耶稣基督的生平和事功所表现的仁慈、博爱、人性和威严. 威瑟林顿所写有关主耶稣的专题文章都是脚注重重, 谨小慎微, 学术立场极其精确. 这种将录影与音乐结合的艺术, 用诗般的描写来探索主耶稣, 是只有创作性的艺术才能成功捕捉的一面. 回到威瑟林顿的办公室, 史特博决定开始检核“主耶稣对自己的认识”这一问题. 所问的是一般读者首次接触福音书时经常涌上心头的问题.

史: “耶稣的身份确有一点神秘, 不是吗. 他不愿意直接宣布自己是救世主或圣子, 是不是他不认为自己是那种人, 还是另有原因?”

威: “不, 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是那种人. 如果他干干脆脆宣布, ‘嗨, 诸位, 我是上帝’, 听起来那就是说‘我是耶和华’, 因为那个时代的犹太人没有三一神(三位一体)的观念. 他们只知道圣父  —  他们称他耶和华  —  并不知道圣子与圣灵. 因此, 如果有人说他是上帝, 这对大众不会有什么意义, 反而会被人认为十足亵渎上帝. 这也会对耶稣的事工产生反效果. 耶稣那时正努力要人听他的信息. 此外, 那时大家对救世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已有许许多多预期, 耶稣不愿意被人归入别人的类别中. 结果所至, 他公开讲话非常小心, 私下跟门徒在一起时, 那是另外一回事. 福音书主要告诉我们的, 是他在公开场合做的事.”

(B)     发掘最早的传统

英国神学家希克(John Hick)和他6个志趣相投的同事于1977年写了一本书, 挑起了一场争论风暴. 他们指出主耶稣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神成人身或救世主. 他们说这些观念是后来才发展出来, 被人写入福音书, 让人看起来好像主耶稣是这样说他自己的. 威瑟林顿为了探讨这种说法, 一直追溯到有关主耶稣最早的传统  —  最原始的资料, 绝对未受到传说发展的污染. 他发现具有说服力的线索, 从主耶稣和别人的关系上了解到主耶稣是怎样看他自己.

史: “关于耶稣对自己的认识, 我们能从他和别人的关系上找到些什么线索?”

威: “让我们看看他和门徒的关系. 耶稣共有12个门徒, 可是你要注意, 他自己不在12之列. 如果12代表一个新生的以色列, 耶稣在什么地方与它配合呢? 他不单是以色列的一部分, 也不单属得救赎的群体, 而是他在成立这个群体, 就像神在旧约中把他的子民分成以色列的12个支派一样. 这是认识耶稣怎样看自己的一个线索(意即主耶稣刻意选择12门徒, 暗喻他正如旧约以色列的耶和华神, 成立以色列12支派一样, 编者按)

“耶稣说: ‘凡妇人所生, 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路7:28).’ 说了这句话以后, 他将传道工作比施洗约翰更推进了一步, 比如说他施行了神迹. 这又说明他是怎样看自己的(即施洗约翰是最大的, 但他比约翰还大, 编者按). 还有, 他和那些宗教领袖的关系最能看出这点. 耶稣作了一个真正激烈的声明,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 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太15:17-20). 坦白说来, 这就把旧约《利未记》中关于洁净与不洁净的条例中极大的部分, 完全推到一边去了(意味着他如“神”一般有权决定设立何种条例).

“无怪乎法利赛人不喜欢这句话. 他们要坚守传统, 但耶稣说, ‘不, 新酒必须装在新皮袋里’(可2:22), 他的意思是说, 他在做一件新事. 我们一定得问, (除了神以外)哪一种人认为他有权柄把受圣灵启示的犹太教经典推到一边, 而由自己的教导去代替? 我们一定要问, 犹太人领袖为什么要把耶稣钉十字架. 假如他只是一个说说有趣味、无伤大雅的小比喻的圣者, 为什么最后却上了十字架呢? 还特别是在逾越节的时候, 犹太人不愿意看见犹太人在这节期中被处死. 而且一定得有个理由, 为什么他头上有个牌子, 写着: ‘这是犹太人的王’. 若非耶稣说过, 就是有人认定他是.”

(C)     靠着神的灵!

威瑟林顿博士说, 了解主耶稣的对外关系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他. 主耶稣的事迹, 特别是他的奇迹, 提供了更多深入认识他的线索. 可是史特博举手反对.

史: “你当然不能说耶稣行过奇迹就能确定他认自己是神, 因为后来他的门徒出去做了同样的事, 他们却没有说自己是神.”

威: “对, 并不是耶稣行过奇迹这件事能解释他怎样看自己, 重要的是他怎样解释他的奇迹.”

史: “你的意思是什么?”

威: “耶稣说: ‘我若靠着神的灵[2]赶鬼, 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太12:28). 他不像别的行奇迹者, 做了些神奇的事, 然后生活如常. 对耶稣不是这样, 他的奇迹是天国来临的预示, 让你先尝尝天国是什么样子. 这就是耶稣与众不同的地方.”

史: “请讲得仔细些, 怎样与众不同?”

威: “耶稣认为他的奇迹能造成某种空前未有的事  —  天国的降临. 他不单单行奇迹, 同时认为是他, 或者说是通过他, 神的应许才能成就. 这就清楚地说明他具有那卓越的神之地位.”

史: “他的门徒叫他拉波尼(Rabbouni), 也就是拉比(Rabbi, 注: 拉比即犹太教的教师), 这不是暗示他只像当日的拉比那样教导人吗?”

威: “实际上, 耶稣是用一种激进的新方法教导人. 他教训人的时候, 常爱用‘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这个短句, 那就是说, ‘我发誓我要说的是真的’. 这种做法是绝对革命性的.”

史: “何以见得?”

威: “照犹太教的规定, 作见证需要两个见证人, 见证人A能证实见证人B的真实性, 反过来也一样. 但耶稣为他自己所说的话之真实性作见证. 他不是凭别人的权柄施教, 他说话是凭自己的权柄. 所以这里有个人认为自己的权柄大过或高过旧约的众先知. 他认为他不仅像大卫王那样有属天的启示, 还带有神的权柄, 有直接替神说话的权力. 耶稣讲到神的时候, 还称他为‘阿爸’(可14:36).”

史: “这又能告诉我们多少关于耶稣如何看自己呢?”

威: “‘阿爸’在儿童和父亲的关系里面含有亲密的意思. 有趣的是, 在早期的犹太教内, 门徒也用这个称呼来称他们的导师. 不过, 耶稣只用在神身上. 就我所知, 只有他和门徒向上帝祈祷时才用这个称呼. 在耶稣活动的那个圈子里, 犹太人习惯上为了避讳不直呼神的名字, 神的名字是最神圣的字, 他们甚至害怕把音读错. 如果他们要称呼神, 他们可能叫他作‘至善者’、‘圣者’之类. 但不直接称呼他的名.

史: “而‘阿爸’却是一个非常个人性的名词.”

威: “是的, 是很个人性的. 那是一个表示亲密的称呼, 是一个孩子用来叫他父亲‘亲爱的父亲, 你要我做什么?’”

史: “且慢, 用‘阿爸’来祈祷, 绝不意味着耶稣认为自己是神, 因为他教导他的门徒, 在他们自己的祷告里也用‘阿爸’一词向神祷告, 而他们并不是神.”

威: “其实, ‘阿爸’的重要性在于耶稣开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与神亲密的关系. 哪一种人能改变那表示与神关系的称呼呢? 哪一种人能和神建立一种立约式的新关系呢?”

史: “听起来很有道理. 那么你认为耶稣使用‘阿爸’有多么重要?”

威: “十分重要. 它暗含的意思是, 耶稣和神有一定程度的亲密关系, 这和当时犹太教的任何事物都不一样. 你要注意, 这里有个隐蔽的有利重点: 耶稣实质上在说, 只有通过与他建立关系, 这种祈祷语言  —  呼神为‘阿爸’的关系  —  才有可能. 他怎样看自己, 就不言而喻了.”

威瑟林顿开始提出另一个重要线索: 主耶稣不断指他自己是“人子”(the son of man). 史特博告诉威瑟林顿, 他向前探访的一位专家勃鲁姆伯格(Craig Blomberg)已解释过“人子”的出处(见 但以理书 第7章).[3] 威瑟林顿同意“人子”这一词非常重要, 他透露出主耶稣承认自己为救世主, 或是超自然者. 史特博停下来, 盘点威瑟林顿说过的话, 把主耶稣对外关系的线索、神迹和他说过的话放在一起, 便看出主耶稣对自己身份有绝对清楚的认识, 清楚知道自己是超自然的, 甚至是神本身.

史特博接着表示, 根据最早的证据, 说主耶稣认为自己不只是一个行大事的人, 不只是一个教师, 或是众多先知中的一个, 好像没什么问题了, 这样的看法是可以接受了. 有足够的证据显示, 主耶稣认识到自己独一无二与至高的身份. 可是这种自我认识的范围到底有多广阔呢?

(D)     约翰的耶稣画像

《约翰福音》在开场白里, 用庄严而明确的言词大胆宣告主耶稣的神性. “太初有道, 道与神同在, 道就是神.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 凡被造的, 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 … 道成了肉身, 住在我们中间, 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 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3,14).

史特博指出, 当他首次读到这一段堂堂正正的话语时, 不尽自问如果主耶稣看到约翰所说关于他的这一段话, 会有何反应? 主耶稣会畏缩地说: “哇, 约翰完全把我误解了! 他把我粉饰和神化得连我都不认得自己了!” 还是表示赞同地点头说: “是的, 我就是这样!” 后来,史特博读到学者布朗(Raymond Brown)的话, 他的结论是: “对这个主题,  我不会感到困难, 如果耶稣能读到《约翰福音》, 他会发现这部福音书适当贴切地说明了他的身份.” 史特博想知道威瑟林顿对布朗的评估有何意见.

史: “你同意布朗的评估吗?”

威: “是的, 我同意. 对他的结论, 我没有问题. 你读《约翰福音》时, 所接触的是经过一些阐释了的耶稣画像, 但是我也相信, 那是根据历史上的耶稣勾画出来的合理画像.我还要补充一点, 即使你把《约翰福音》拿掉, 单照其他三部福音书的资料, 也无法想像出一个非救世主式的耶稣. 他是弥赛亚, 没有所谓‘非弥赛亚’的耶稣.”

史特博立即想到《马太福音》里记录的那次著名的交谈, 主耶稣在私下的集会上问他的门徒: “你们说我是谁?” 彼得清楚地回答: “你是基督, 是永生神的儿子.” 主耶稣非但没有躲避这个问题, 还肯定了彼得的答案. “你是有福的,” 他说, “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 乃是我天上的父指示的.”(参阅 太16:15-17). 纵然如此, 有些对主耶稣的描写, 例如电影《最后的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显示他对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基本上不能确定, 他有疑虑, 忧思忡忡. 这事是真的吗?

史: “有没有任何证据, 耶稣有过身份危机?”

威: “身份危机倒没有, 反倒是他有好几次确认身份的场合. 在他受洗时、受试探时、在山上变像时、在客西马尼园里  —  这些都是危机时刻, 神亲自出面证实他的身份和使命. 这决不是偶然的, 例如在他受洗以后, 他的传道工作开始时, 他听到那个声音说, ‘这是我的爱子, 我所喜悦的.’(太3:17)”

史: “他认为他的使命是什么?”

威: “他知道他是来拯救神的百姓, 所以他的使命指向以色列民.”

史: “特别是以色列民?”

威: “是的, 正是这样. 很少证据指出他在传道期间寻找外邦人  —  那是后来才建立的教会所领受的使命. 你要知道, 旧约先知的应许是关于以色列的, 以色列是他必须先去的地方.”

(E)     “我与父原为一”

克雷格(William Lane Craig)在他的著作《合理的信仰》(Reasonable Faith)里, 刊出大量证据, 证实主耶稣被钉十架后20年内,[4] 已有充分发展的“基督论”宣称主耶稣是神的化身. 教会史学家帕利坎(另译“佩利坎”, Jaroslav Pelikan)指出, 最古老的基督徒讲道词(Christian sermon)、基督徒殉道者最早的记载、最早的异教徒对教会的报导, 以及最古老的礼拜祷词(liturgical prayer, 参 林前16:22), 都指主耶稣为主为神. 帕利坎说: “再清楚不过, 这是教会所相信和教导的信息, ‘神’一词是适合耶稣基督的名字.” 有鉴于此, 史特博想要知道若主耶稣没自称为神或救世主, 是否会有这样的发展.

史: “依你看来, 如果耶稣没有宣称自己是超世的救世主, 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发展, 尤其是这么快就得到发展?

威: “不是那样, 除非你认为众门徒完全忘记了历史上的耶稣是个什么样子, 认为他们跟那些在他死后20年开始出现的传统没有任何关系. 坦白说, 对我这个历史学家来说,这是毫无意义的. 你和历史打交道时, 各种各样的事都有可能发生, 但并不是所有可能的事都会发生. 关键的问题是: 有没有可能在耶稣死后20年内, 当见过耶稣这个历史人物的人还活在世上时, 有人成功凭空捏造出一些事来?(答案是不可能成功, 因反对的人太多了, 编者按) 我发现这样的历史假设和你所能想到的几乎同样不可能出现. 真正的问题是, 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发生过什么事, 使那些原已否定、违抗和背弃了耶稣的门徒回心转意? 非常简单, 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 跟耶稣受洗时所经历的一样(编者注: 主耶稣在受洗时被证实是神的儿子, 太3:16-17)  —  向他们证实了耶稣就是他们所希望的那一位(即是“基督, 永生神的儿子”).”

“主耶稣到底是何许人?” 在与威瑟林顿访谈的时间快要结束前, 史特博希望威瑟林顿凭多年的研究经验和结果对此问题作出一个结论.

史: “耶稣到底是何许人呢? 请给我作个总结.”

威: “耶稣认为他是上帝差来的, 要在人类历史中将上帝拯救的行为推向高潮. 他认为他是上帝派来完成这件工作的人  —  他经上帝授权, 给予力量, 为上帝发言. 他接受上帝的指挥完成此事. 所以凡是耶稣说的, 都是上帝说的, 凡耶稣做的, 都是上帝的工作. 依据犹太人对代表的观念, 一个人的‘代表’就是他自己. 你记得耶稣怎样差派门徒出去吗? 他说, ‘听从你们的, 就是听从我; 弃绝你们的, 就是弃绝我; 弃绝我的, 就是弃绝那差我来的’(路10:16). 一个人和他派出去执行任务的代表之间有坚强的联系.

“好吧, 耶稣认为他执行的是上帝的任务, 去救赎上帝的子民. 上帝的子民丧失了, 上帝得做点事, 他一直这样做  —  去进行干预, 使他们重返正路. 不过这一次有些不同. 这是最后一次, 也是最后的机会. 至于耶稣是否认为他是圣子, 是上帝所膏的? 这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他认为他是人子吗? 答案也是肯定的. 他认为他是最后的救世主吗? 是的, 他是那样看自己. 他会认为除了上帝, 别人也能拯救世界吗? 不会, 我相信他不会那样想.

“就在这个地方, 本来充满矛盾之事就更加古怪可笑: 上帝拯救世界的方法是叫他的儿子去死, 所有人类希望中最具人性的事  —  去死. 可是上帝由于他的神性不会死. 那么, 上帝怎样完成这项工作呢? 上帝怎样才能成为人类的救世主呢? 他的以人的身份来完成这项任务. 耶稣绝对相信他是完成这件事情的人. 耶稣在马可福音10:45里说, ‘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如果这不是绝顶的夸大狂, 就是他确实相信正如他所说的, ‘我与父原为一’(约10:30). 换句话说, ‘我有权柄替天父说话, 我有权力替天父行事; 如果你拒绝我, 你就拒绝了天父.’ 纵使你取消了约翰福音, 只读大纲, 这仍然是你会得到的结论. 它也是耶稣引导我们得到的结论, 假如我们研究圣经时问他这个问题. 我们只须问他, 为什么耶稣以外没有另一位第一世纪的犹太人能在今天拥有数以亿计的追随者? 为什么现在没有‘施洗约翰运动’? 为什么把所有第一世纪人物计算在内, 包括罗马皇帝, 耶稣今天仍受到崇拜, 而别人都已化为尘埃? 这是因为这个耶稣  — 历史上的耶稣  —  是永活的主, 因为他现在仍然活着, 而其他早已烟消云散了.”

(F)     具有神的独特地位!

总结时史特博写道: “许多别的学者和威瑟林顿一样, 都在不辞劳苦地把最早关于耶稣的证据挑来挑去(指细心重复考察研究), 得到同样的结论. 克雷格(William Lane Craig)写道: ‘这里有一个人, 认为他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圣子, 宣称以神的权柄行事发言, 认为自己是个神迹施行者, 认为人的永远命运决定于他们是否信他.’ 然后, 他又补充了一个特别惊人的看法: ‘就是那些(反对基督信仰的)“耶稣研讨会”会员也承认有百分之二十的耶稣语录是真确可信的.’

“克雷格又说, 耶稣所说关于自己是谁的话十分惊人, 迟早有人会提出他是否神智清醒这一问题. 他注意到邓恩(James Dunn)就此问题完成他史诗式的研究以后, 不得不说: ‘不能忽略的最后一个问题: 耶稣神智清醒吗?’” 是的, 主耶稣基督到底神智清醒吗?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 史特博决定访问全国一位名列前茅的心理学家, 探讨这一严肃课题: “主耶稣说他是圣子, 他是不是疯了?” 欲知答案, 请参下期.[5]


[1] 编者本人坚信学位和神学院绝非真理的保证和权威, 因世上有许多由著名神学院毕业的闻名神学博士, 竟是不信圣经的“现代主义者”(或称“自由主义者”). 然而, 为了让读者(特别是非信徒)对受访者有些认识, 以下列出他的学历和专长: 本·威瑟林顿三世(Ben Witherington III)受教育于戈登-康威尔神学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神学硕士)及英国达勒姆大学(University of Durham, 神学博士, 专攻新约). 他在戈登-康威尔神学院攻读神学硕士时, 还被获选为“优异生”(summa cum laude). 威瑟林顿在阿斯伯里学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杜克大学神学院(Divinity School of Duke University), 以及戈登-康威尔神学院任教. 他也是“新约研究学会”(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he N.T.)、“圣经文献研究会”(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和“圣经研究所”(Institute for Biblical Research)的会员. 他写了几本名著如《耶稣基督论》、《圣人耶稣》、《基督的多面性》、《追寻耶稣》、《耶稣、保罗与世界末日》, 以及《耶稣传道事业中的妇女》. 他写的讨论有关主耶稣的文章, 散见于专业词典(specialized dictionaries)和学术杂志(academic journals)上.

[2] “神的灵”在希腊原文是“神的手指”(the Finger of God); 神只需用“一只手指”便能赶逐污鬼, 可见神的能力何其的大, 是众鬼无法抵挡的.

[3] 勃鲁姆伯格(Craig Blomberg)指出, 以神学的角度来看, “人子”基本上与耶稣的人性无关, 它直接影射的是但以理书7章13-14节: “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 见有一位像人子的, 驾著天云而来, 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 得了权柄、荣耀、国度, 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 不能废去, 他的国必不败坏.” 勃鲁姆伯评述道: “(上述这段经文表明)耶稣自称‘人子’的用意所在. 耶稣走近坐在天堂里的上帝, 接受了永远的权柄和国度, 就使‘人子’这个头衔(称号, title)具有崇高的地位, 非止人性而已.” 对于此事,史特博引述另一位学者克雷格(或译“克莱格”, William Lane Craig)的话, 克雷格说: “‘人子’往往被认为指的是耶稣的人性, 正如类似的说法, ‘神子’指的才是他的神性; 其实正好相反. ‘人子’在旧约但以理书中是神, 他将于世界末日审判人, 并永远统治. 这样看来, 自称‘人子’实际上就是自称为神.” 引自 2006年7/8月份, 第65期《家信》的“护道战场: 重审耶稣基督的案件(五): 审查记录 — 目击者的证据(上)”.

[4] 根据一些不信“主耶稣基督是神”的学者门所主张, 主耶稣是“在传说渲染下”才被认为是神. 但在一般上, 诚实与客观的学者门都同意一件事, 即20年的时间太短, 不足以让“传说”介入及发展, 所以这所谓的“传说论”不能成立.

[5] 上文改编自 史特博著, 李伯明译, 《重审耶稣》(香港荃湾: 海天书楼, 2000年), 第114-124页. 也参其英文版 The Case For Christ (by Lee Strobel).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